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3-04-25

【摘要】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征,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容易因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心理贫困”,存在着焦虑、自我压抑、自我封闭等消极心理反应。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分析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健康指导对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生活节奏的加快,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作为特殊群体,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易于形成心理障碍,他们在大学各类事件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分析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不仅是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也是保持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自尊与自卑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知识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可能有比较大的差距。加之就业时可利用家庭社会资源的匮乏,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认同的结果。自尊心,也称自爱心,是尊重自己人格,尊重自己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高职生与高中其他上了综合大学的同学相比有些失落。有些同学是带着情绪和迫不得已才来职校上学的。因而会出现“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怀疑自己,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担心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与一般学生相比,家庭社会环境的激励使部分贫困生从小养成争强好胜,不甘堕落的心态,渴望出人头地,自尊心更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

焦虑往往表现为紧张忧虑,不安等消极的情绪状态。焦虑产生的原因包括:一是环境中存在有对个人产生威胁的事件;二是个人自身原因。高职贫困生因生活环境等因素制约,经常处于应付“威胁事件”中。自身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以往的应付经历”会使其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有的为家中多病的父母担忧;有的为生活、学习费用烦恼;有的对自己期望值较高,或因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厚望,对学习成绩时时在乎,处处担心。高职贫困生若“升本”,既要经受“学习竞争”压力,更要为其后几年的高昂学费和未知的就业前景而纠结。

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穷导致心理上的重负,易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贫困的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不能较好地调整心态,而是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的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不已,破坏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有的则回避社交活动,封闭自我内心,陷入了无法自我疏导的矛盾中。他们普遍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抑郁心理。

(三)自我封闭

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心理冲突。一是因经济条件不佳,担心寒酸的衣着和拮据的消费让人耻笑,只好对集体活动采取逃避的方式。二是敏感多疑,怕别人问及家庭,担心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甚至对自己造成伤害,经常疑心其他同学说其吝啬,老土等。他们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独来独往、自我封闭,常常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

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轻,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经常处于焦虑之中,缺乏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贫困是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经济贫困导致部分贫困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难以承受每年高额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学校的催款压力以及借款后还款的忧虑等各种矛盾时常交织在一起,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中。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中多种多样的消费热点也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和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他们的心灵也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大多数的贫困生自幼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等特殊的培养和教育,个性缺乏充分的发展而凸显综合素质偏差。他们在融入浓厚的校园主流文化中,常有自惭形秽之感。这些心理冲击,极易使其人格产生负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