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谈运用积极心理学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思考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21 世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和时代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理念的意义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近30 年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功能主要还是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旧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问题:定位的偏差———重诊治,轻预防;认识的偏差———把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对象的偏失———重补救,轻发展;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学历偏低,数量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待遇和晋升空间不足。目前,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陌生,颇为排斥,认为那是针对“心理有病的人”,甚至在自己和身边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无从知晓。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心理工作面的狭窄,折射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性功能应该转变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实现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方面做出及时调整和凝练,用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理念推动工作的开展。
首先,理念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人们对人、事、物所持的想法或看法。理念是多年实践工作的总结,好的理念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做法,在德育的窠臼中艰难地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有效的做法,经过及时的总结归纳,从而在理念层次得到提升,实现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实现本土化发展。合理、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充分重视人的发展,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其次,理念构建的目的在于纠正以往工作中带有偏差的工作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考验。以往对待学生的问题,往往定位不准确,表现为心理教育的德育化、医学化、课程化等倾向,总是往德育方向考虑,总认为是思想道德品质的问题。另外,作为“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期难免带有这样的工作痕迹,工作方式被动、消极,在出了问题以后才去补救,才做“消防员”,舆论才会呼吁大家去关怀学生心理。当下,这样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模式需要得到改进,以人的发展、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才能担当重任。
第三,理念构建是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的延伸。90后大学生呈现“早熟、独立、张扬、个性”的特点。有研究显示,90 后大学生心理抗挫能力弱: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面对被媒体称为“草莓族”“果冻族”的新一代大学生,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更有成效的服务是当务之急。
二、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链接
下一篇:关于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