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论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与如何克服
一、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心理学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提不起精神,思想开小差,情绪消极,作业马虎拖拉,甚至抄袭作业来敷衍老师,最为集中的表现是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从而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恶性循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学生厌学的原因。
1、惰性是根本
不劳而获或一劳永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潜意识心理。有成熟心智的成年人在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后克服了惰性,知道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学生没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学校学习是一种很特殊的学习形式,学生在老师有组织、有目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知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个过程是需要做出较大的心智努力。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
2、学习时间长,活动空间少
根据《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时间为九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将更长。根据人类普遍的心理,无论从事任何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任何人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厌倦情绪。达到学龄的孩子进入学校,活动的范围小,言谈举止要受到约束,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正确的。学校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授以谋生的本领,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准,因而对在学校的学习及规章制度,产生反感心理,有厌学情绪。
3、学习内容多,教法单一
就目前来说,我国学校教学程序一般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老师出卷考试———学生考卷应试,这种教学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现在中学课目有十几类,而其传授知识的方式基本为一个模式,从中学教育要求来说,需让学生掌握多种知识,让其基础知识厚实牢固,支撑得起将来更高一级的学习或工作要求,但学校的教学形式无论怎样精心安排,其趣味性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
4、社会要求高,学生压力大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每个有工作或需要工作的人的要求都高,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信息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学生在求学期间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以便将来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心切,有的期望值过高。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要求较高,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脱离学生这一客观主体,如果期望值过高,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使老师、家长满意,就会产生挫折感、自卑感,从而有厌学反应。
综上所述,学生厌学主要是由于学习过程的重复性,学生不成熟心智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态度、方式造成的,要改变他们的厌学情绪,必须消除这些引起学生厌学心理的不良因素,帮助他们寻找克服办法和途径,提高学习兴趣。
二、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克服懒惰情绪
学校教育要把握这样一个准则: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学校教育就是要修剪掉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好的习惯,规范其行为。要通过教师自己的言行以及大量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人不可能不劳而获,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功者的学习之路都是漫长的,学好知识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知识的积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居里夫人说:“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里,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告诉他们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会有好成绩。
2、掌握科学方法
下一篇:试论心理学视角下的远程开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