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潜意识对自我能动意识提高的心理机制分析

2013-01-1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潜意识对自我能动意识提高的心理机制分析

觉知到个体行为及产生相应结果的能力是人类具有的特质。自我能动体验( 比如由个体自身来控制自身的行为及引发相应结果的感觉) 与自我觉知有很大相关, 并且这使人认为行动是由意识或其他内在主导如意志所引发的。过去认为意识是主动的精神加工, 与自我管理和控制有关( 例如制定和执行目标来获得愿望的满足) , 因此自我能动体验是一种意识形式, 并且是个体坚持自身目标后的一个显然的结果。但是, 近20 年的研究结果引发了新的争议。一系列研究显示, 目标在心理上被看成是因更具体的行动引发的期望结果, 包含期望结果的表征和对潜在回报的情感体验。行为不仅来自于意识目标的坚持, 还与潜意识目标的坚持有关。我们以为行为的结果是由意识计划的, 而实际上却受到意识知觉以外的环境线索影响。所以个体能动意识体验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并不如以往观点所认为的仅仅是一种意识形式, 仅由个体对意识目标的坚持决定。

一、影响自我能动体验的因素

自我能动体验需要大量的身体信号, 如身体的正反馈、负反馈、视觉或其他间接反馈。这些信号向我们提供了行为结果的信息。通过对自动行为的意识觉知的研究显示: 自我能动感来自于在实际身体动作发生之前的预先自动控制加工。对计划行动的觉知( 如抓住眼镜) 不是基于实际的身体位置而是身体的自动控制系统输出指令预先得到的位置。所以即使当结果实际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在获得实际结果之前启动结果表征仍能提高自我能动体验。而当外在启动的结果与积极情感( 回报) 信号相联系时, 这个结果将表征出期望目标, 并引发潜意识目标追求的机制维持结果表征的持续激活。因此自我能动感不是意愿的直接结果而是来自于使结果表征保持持续激活的机制, 来自于实际行动结果与激活的结果表征相匹配。

二、潜意识目标的作用

自我能动感仅仅来自于计划行为吗? 在Aarts 和Wegner& Wheat ley 的研究中, 计划和启动均导致自我能动感的增加, 只要预先激活的结果表征与实际结果相匹配, 而不管这个激活是来自于意识还是潜意识。

1. 潜意识目标的获得

最近的研究指出对目标表征的启动能够影响行为的控制过程。激活潜意识中的目标表征( 启动阈下目标) 能促使人们去执行一个与此相关的行动。启动效应能够获得一个内在的动机性能, 激发人们去指导认知和行动与启动目标保持一致。启动目标不仅能激活行为还能使目标更容易获得。Bar gh 等( 2001)的研究显示行为目标的启动效应在5min 的延迟后依然存在。Forster 的研究( 2007) 显示无动机性( 语义) 的项目在短时间( 2s) 之后有一个迅速的衰退。发现阈下启动目标仍然有一个2min 的心理激活但是这种持续的激活在这个目标的动机价值消失之后会迅速停止。这种认知和行为启动效果的固有特性显示: 动机能够维持目标表征的持续激活, 并且帮助目标实现。

2. 潜意识目标的作用

有关对直觉学习及动机的神经机制研究显示, 当结果与作为回报线索的积极情感( 如食物, 钱或者一个微笑) 相联系时, 即使这个线索是阈下表征的, 人类也很容易被激发去行动得到这个结果。这种积极情感原则上提供了一个获得结果的回报信号。因此积极情感是产生目标定向行为内隐动机的内在原因。Custers 和Aart s ( 2005, 2007) 的研究显示阈下启动一个可能目标( 如猜谜这样的低层次行为的结果表征) 加强了被试的动机( 加强努力) 来实现目标, 并且在目标与积极情感相联系时这个效果更明显。Aart s等的实验通过直接匹配阈下启动的可能目标和激活的积极情感( 显示如微笑、漂亮等词) 获得了潜意识目标。他们得出当目标与积极情感共同激活时, 与中性与消极情感不同的是能够增加被试获得目标的动机,就如意识目标所能做到的一样。更重要的是, 他们得出如果可能目标与没被意识到的积极情感一起激活的话, 这个目标会有一个2min 的持续激活。这显示在意识之外激活的结果表征与积极情感信号相联系时在目标追求中被持续激活。

3. 潜意识目标转为意识下自我能动体验的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