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目标管理的心理功能探析

2013-01-10

(二) 目标行为与理想

从本质上讲,目标可分为两种:现实目标与理想。作为一种特殊的目标,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理想属于个性的范畴。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统一体。它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个性心理倾向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力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发生的动力。作为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凭借需要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个性心理倾向的力量源泉———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想在个性心理结构中与动机、兴趣、信念一样,是个体整个个性心理倾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理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理想是愿望与可能的统一。理想是人类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这种追求与向

往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观愿望,并指向未来。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不是简单地适应客观世界,而是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地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对于这一奋斗目标,人们有生动的想象内容、明确的思想认识,怀有喜爱、赞扬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有决心加以实现。理想不仅是一种奋斗目标,而且是一种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这种可能性具体体现为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相符,或者说是愿望与可能的统一。理想是现实与未来的统一。理想来源于现实,却并非等同于现实。理想是从现实出发去追求更高目标,它意味着对现实的变革与发展,意味着创造比现实更完美、更高尚的境界。因此,理想必然高于现实,它是现实的升华,是未来的现实,或现实的未来,它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展示了更美好的前景,给人们以前进的方向、进取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理想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成为开拓进取、变革现实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怎样才能由现实到达未来,从而进入理想的境界呢?“奋斗”一词便极其自然地被引入了理想概念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理想不仅是一种目标,而且是一个过程,一个为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理想是崇高而美好的,但实现的道路却是崎岖艰难的。只有通过艰苦努力,才可能到达理想的境界。理想的美好程度和实现它的艰难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前途越美好,实现就越艰难。此外,理想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人们的理想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其理想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无论是社会理想,还是个人理想,无不烙上时代的印记。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并非指社会理想可以替代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所提出的是整体性的奋斗目标与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无疑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然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理想必须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个人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并配套以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由目标行为与自信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可见,目标管理的心理功能十分强大。在管理实践中,悉心把握目标与人们的心理过程、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提高管理效益至关重要。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