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目标管理的心理功能探析

2013-01-1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目标管理的心理功能探析

摘 要:  基于目标在管理活动中重要作用的系统分析,凝练出目标管理的五大心理功能,即定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反馈功能。这些功能在主体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和间接行为中,尤其是目标行为中作用十分明显。作为进入目标的必经途径,目标行为与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自信、理想为例,主体必须善于获得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客观评价、客观认识自我并学会自我接纳,才能获得自信;主体必须正确处理愿望与可能、主观与客观、现实与未来、个人与社会等关系,才能实现自身理想。

关键词:  目标;目标管理;心理功能;目标行为;自信;理想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是对组织(或个人) 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理清目标管理的心理功能,探析目标行为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对有效发挥目标的主体———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一 目标与管理

目标(Objective) 是组织(或个人) 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目标有不同的分类:按层次可以分为上层目标、中层目标和基层目标;按内容可分为总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按时间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按数量可分为单元目标和多元目标;按稳定性可分为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等等。一般地,将目标的层次结构、内容结构和时期结构所构成的三位体系称为目标结构体系。

目标具有自身特定的属性,管理心理学认为目标具有预测性、可计量性、具体性、可接受性、困难性和激励性等特点。从这一系列特性来看,作为一种活动的预期结果,目标与其实现的过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企业管理为例,马克思认为管理存在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劳动,另一方面是劳动监督和控制。他对资本主义的管理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和解剖:“一方面是制造成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价值增值过程, ———那么,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形式来说是专制的。”就管理是生产劳动这一方面来说,其职能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这是任何社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劳动,因此,它“并不随着资本的消失而自行消失”“, 只要这种劳动是由劳动的社会形式(协作、分工等等) 引起,它就同资本完全无关”。这是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另一方面———劳动的监督和控制功能,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一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的属性,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如何在管理中贯彻控制,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 必须确立标准; (2) 必须能得到表示实际结果与标准结果间的偏差的信息; (3) 必须有可能采取措施来纠正实际结果与标准结果间的偏差。这里的逻辑是很明显的,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衡量实际成绩的根据;没有信息就不能掌握动态。不规定纠正偏差的措施,整个控制过程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活动。条件中所提到的标准就来自于组织(或个人) 的目标。在组织中,其成员同样行为的发生可能源于不同目标对需要和动机的激发,但是,衡量标准的确立,只是与组织活动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对应的。也正是这种一致性使得标准成为比较将来、当前和过去行动的准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标准就是目标的具体化表现。可见,目标在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直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管理过程的控制环节。但是,作为活动的预期目的和结果,目标对管理的重要作用又不局限于此,它可以通过激发人的需要、动机等对管理活动的主体———人发生作用,这种作用将贯穿于整个管理环节,使得管理活动获得最佳效益。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就是基于目标对管理的重要作用而提出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德鲁克( P. F. Drucker) 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20 世纪40 年代在纽约大学演讲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一概念。1954 年,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以“目标”来统合各个成员的工作,使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了解企业的总体目标,明了自己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推动企业总体目标的达成。继德鲁克之后,对目标管理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是G·奥迪奥恩。他于1965 年在其专著《目标管理》一书中指出:“目标管理系

统可以描述成这样一个过程:组织中以上级和下级管理者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衡量尺度作为单位经营的指导方针和个人所作贡献的标准。”至此,目标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开始为工商界广泛接受。其后,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突破了原来的疆界,在其他的组织管理中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应用。

二 目标的心理功能

人是目标的主体。一个正确、合理的目标一经制定和执行,就必然会对目标主体产生各种反作用,从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纬度来分析,这些反作用至少表现为定向、控制、激励、凝聚和反馈这五个方面的心理功能。

(一) 目标的定向功能

目标的定向功能是指目标能使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心理学把目标看成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可以诱发一个人产生需要,当需要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时,人的心理就会处于紧张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紧张状态便转化成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努力接近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目标定向功能的心理机制。因此,个人或组织行为活动的方向性总是受人们既定的追求目标制约的。一个人有了目标,便能按照目标的要求,试图集中自己的精力、智力、财力于实现目标的轨道;一个组织有了目标,就会努力把组织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引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并通过目标的展开,将组织目标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班组以及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身上。

(二) 目标的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