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信息接受者认知调节在组织沟通中的作用浅析

2013-01-08

组织中成员间不是彼此孤立的, 成员的行为会受到其他成员行为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以群体行为特征为基础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群体成员在群体压力下会产生社会从众行为, 即群体成员具有跟随群体大多数人行为的倾向; 群体成员的行为活动效率会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或减弱, 即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 在一些集体工作环境下, 群体中会出现一些不履行职责而“搭便车”的人,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懒惰行为或责任分散现象; 群体行为还具有群体规范特点, 即群体规范是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 在一定时期内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确定了成员的行为范围, 成员应该具备的态度, 规定了什么可以做而什么不可以做, 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等等。在组织沟通中, 不同的信息接受者存在其独特的价值判断系统和其他个人特点, 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成员行为与信息发布者所期望的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管理者可以适当利用或避免群体中他人的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来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行为, 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同时,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 当个体发现自身的行为与原有认知不能协调一致时, 就会产生心理冲突, 并由此引起紧张不安, 这种紧张不安会转化成一种内在的促使个体认知与行为趋于一致的动力 , 这即认知失调理论。按照这一理论, 当个体的行为在群体压力和组织其他成员的影响下而发生某一行为时, 为了达到内心协调一致, 个体会改变原有认知, 形成与行为一致的新认知。信息接受者的认知改变后, 沟通效果改善的目的也就达到。

4.结论

综上, 组织沟通效果在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过程中, 信息接受者的认知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沟通的效果。组织应该加强组织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建设, 以人为本,重视成员的正当利益与需要, 并利用认知失调理论和群体行为特征来改善组织沟通效果。值得强调的是, 本文着重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调节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对这一作用的分析也只停留在信息接受者的解码阶段, 关于认知调节对沟通效果影响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