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心理管理

2013-01-0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心理管理

1 图书馆心理管理的涵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 “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人的行为受心理的支配和调节, 要想把人管好, 把人的行为引导、控制到实现预定目的的活动上, 关键是对人的心理引导和控制。所以管人, 归根到底是管人的心理, 通过掌握人的心理活动, 达到对人的行为的了解和支配。图书馆管理就是对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以达到最佳目标的过程。而“人” 是构成图书馆系统内资源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人, 才能能动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 因此, 人的心理管理, 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只有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把调动人积极性这个目标, 转换为通过心理管理营造出一种和谐环境, 激励和启迪图书馆员自觉为实现图书馆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 这种管理才是有效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馆藏、设备、资金的作用, 更好地为图书馆改革发展服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读者的管理, 工作任务的落实主要依靠馆员去完成,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首要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对馆员管理。作为被社会尊称为“老师” 的馆员的这一特殊群体, 应是能力和素质相对较高的人, 管理者采用权力压迫式的管理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 对馆员的管理贵在用“心”,实施心理管理。

2 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实施心理管理的手段

2.1 满足图书馆员的心理需要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调个人与社会秩序的和谐与发展, 彰显温馨和人文关怀, 更多地尊重个人的意愿和需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 人类的需要包括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 从基本的食物和住所到复杂的自我实现, 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 只有在需要层次中每一步得到满足, 下一层的需要才会被激活。因此说: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 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 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 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毫无疑问, 图书馆员也存在各种心理上的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需要和成就欲望。结合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 笔者认为, 图书馆员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 求尊重。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 自尊是指在现实环境中要求独立与自由; 受人尊重是指要求有名誉或威信, 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赏识、肯定、关心和高度评价。这种需要是馆员最基本的需要, 也是最关键的需要。

(2) 求理解。主要指图书馆员渴望有知心的领导, 有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有和谐和自由的工作环境, 能心情舒畅地进行工作。

(3) 求信任。主要指图书馆员希望得到重用, 能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