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

2013-01-0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是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控制和提高的总称,是管理者遵循事物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保持良好心态,以实现共同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是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变化,调节辅导员的心理平衡,激活辅导员的心理潜能的活动,是新形势下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该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1.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取得教育对象理解、信任的基本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源。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辅导员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给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心理素质过硬的辅导员,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而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控制和提高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2 有助于发挥辅导员心理素质整体功能

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指辅导员心理诸要素及其发展水平,应该是那些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关联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是辅导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统一体。心理因素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促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效能。消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体验则阻碍辅导员个人潜能的发挥,束缚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工作效能的提高。针对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调查、心理疏导、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心理防护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心理素质整体功能的发挥。

1.3 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自助能力

辅导员工作不仅受外界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受自身心理状态、心理发展水平的调节支配。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解铃需要系铃人,辅导员心理问题的预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恒的训练。心理素质管理的目的应是让辅导员自身学会自助。一方面,要有自助的意识,同时需要在外界的帮助下,学会自助,具备自助的能力。具体要求辅导员对内心冲突学会自我化解;对心理压力,能够自我缓解;对自我的不足、缺陷,勇于进行自我矫治;对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敢于主动求助。

2.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协调发展原则

协调发展,首先是心理素质内涵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协调共进,协调发展。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积淀而成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各种心理素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作用,在心理素质管理中只注重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是不正确的,应促进心理素质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以达到心理素质的优化和提高。其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与辅导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是紧密联系的,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辅导员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辅导员要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开发创造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就必须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整体素质。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创造性等。

2.2 心理补偿原则

生理素质缺陷可以补偿,心理素质缺陷同样可以通过补偿来调节。辅导员心理素质缺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因而补偿的内容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情感补偿、体验补偿、人际交往补偿、意志力补偿、心理承受力补偿、心理活动导向补偿等。关注辅导员的心理状态,不仅要注重其外在行为的控制,更要关注其内在需要的满足。针对辅导员某些心理需要的缺失进行积极补偿是恢复其心理健康状态,矫正其心理问题行为的有效措施。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加之晋级、待遇方面的不公,辅导员也有心理失衡的时候。当心理失去平衡之后,不仅会给人以不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而且也会使失衡者产生一种心理需要,那就是要迅速进行心理调节,使之平衡,摆脱失衡心态的阴影笼罩。心理补偿一方面能够提高心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维护心理健康,因此心理补偿是获得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2.3 心理疏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