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组织员工的激励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受到了挑战。2010年以来富士康集团发生的多起员工跳楼事件,更使员工的心理状况和素质培养变成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如何让组织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更加积极,激发员工内在潜能,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营造积极乐观的团队管理氛围,无疑是组织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对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调查发现:具有积极情绪的经纪人业绩比表现出负面情绪的人高出88%,而负面情绪的人的离职率是积极者的三倍。本文正是针对组织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员工的积极心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 积极心理学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关注每个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品质和美德,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由此而获得幸福的生活。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推广和运用,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幸福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组织员工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组织对员工的激励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性激励方法和非经济性激励方法,其中前者主要采用工资、奖金和股权等方式来激励员工,而后者则比较灵活,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方式激励员工。虽然这些激励方式也能短期内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长期看来,目前组织员工激励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重视经济性激励,非经济性激励较为欠缺
经济性激励是指通过各种物质手段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人们的经济状况不断好转,经济性激励虽然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但其本身有很多弊端,容易助长员工享乐主义和见利忘义的心理。但是这种方式的激励一旦停止,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因此,组织必须把这两种激励手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 激励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
当前,很多组织往往重视命令的执行力,组织的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员工处于一个被动和封闭的环境中,只通过对命令的执行程度来衡量工作绩效,会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组织不断打破传统的激励方式,在组织上下级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
2.3 激励不足以提高员工的积极心态
目前,组织员工普遍存在消极心理的类型有很多,例如未能达到最低的工作要求、对别人和自己缺乏尊重、合作精神差等。消极心态的产生有个人人格特质方面问题,但更多地表现在群体的层面上,这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4 激励效果不明显
很多组织的激励针对性不强,对所有员工采用相同的激励手段,这就造成激励的效果不明显。有效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对人的价值取向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不同员工的期望值,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组织员工激励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员工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并最终塑造出快乐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个体和团队的工作绩效。
3.1 挖掘和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重视发掘人性的优点,认为培养每个人身上潜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乐。发掘员工的积极人格,使每个员工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发掘和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下一篇: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