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黄金周旅游消费心理的研究

2012-12-27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黄金周旅游消费心理的研究

5年前,“黄金周”这个词还没有在世人口中出现。如今,“黄金周”已经成了五一、十一、春节长假的代名词,为人们所熟知,并且成为“假日经济”的手段和“尊重休闲权”的体现。自1999年开始实行长假以后,引发出游与购物等消费高潮,假日经济获得了飞速增长,“黄金周”的名声由此传出。时至今日,黄金周成为人们外出旅游,放松心情的好时机,但随之产生的如交通、安/ 全、环境、消费欺诈等一系列问题,都给黄金周旅游消费者带来了旅游心理上的复杂性。1 一般性旅游心理需求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公开发表了《马尼拉宣言》,明确指出:“旅游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利。”现代旅游是一种精神消费,旅游者享受旅游资源,购买旅游产品,不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旅游的心理需求源于观赏美丽风景、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增长知识,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天然性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次是社会性需求,在新的环境中,渴望结交新朋友,在交往中获得新鲜感、愉悦感和被尊重感。第三是精神性需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异地文化的探求、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对宗教的追寻等。在旅游中,旅游者往往带有以下3种旅游心理:①解脱心理。繁忙的日常事务、复杂的人限关系都在旅游行中通通抛开,优美的风景、新鲜的空气能够让出游者得到暂时的解脱。②补偿心理。通过旅游扩散、更新自己的生活,寻找友谊、补充知识,在旅游活动中获得心理补偿。③平衡心理。旅游不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它充满了变化与稳定、复杂与简单、新奇与熟悉、紧张与轻松,在这一系列矛盾中,旅游者心理上获得了一种平衡。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旅游实施过程中,旅游者对于消费是持积极态度的。2 黄金周复杂的旅游消费心理在一般旅游消费中,旅游者基本上是抱着积极态度的。然而,来自《华商报》“生活调查”栏目的一则调查则带来了关于黄金周消费独特的心理效果。2004年4月19日的《华商报》中《生活调查》栏目以“五一长假你想怎么过”为题发出问卷,截至4月25日14时,共有239人次参与投票。几个问题:①五一黄金周,你准备怎么过?调查显示: 60%的人选择在家休息, 27%的人选择外出旅游,另有13%说有事要办。②你觉得黄金周是否有必要改进?调查显示: 85%的人认为应该改进,9%的人觉得这样挺好,另有6%说不清。③如果你选择旅游,你准备去哪里? 41%的人选择在国内旅游, 29%的人选择在省内旅游, 20%选择市郊, 8%选择到未开发的景点, 2%的人想出境旅游。④你出游最担心的是什么? 49%的人担心景点宰客, 35%为出行安全忧心, 10%担心旅行社服务差,另有6%担心会生病。⑤如果你不去旅游主要原因是什么? 58%的人说人太多,玩不好, 24%的人因为旅游费用上涨, 12%担心安全,另有6%说不想出去。这个调查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据国家旅游局资料统计, 1999年“十一”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2002年达到298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 2001年达到6397万人次,旅游收入250亿元; 2002年达到8071万人次,旅游收入306亿元; 2003年达到8999万人次,旅游收入346亿元。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时尚居然变成了有一大部分人想留在家里;高达85%的人认为黄金周需要改进,说明黄金周引发的种种弊端已到了众人皆怨的时候,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假日经济是否还能

够这样红火,黄金周是否还能成之为黄金周,就成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了。然而,我们看看这些居高不下、连年增长的数字,发现:即便黄金周令人怨声载道,却仍然火爆。黄金周,让人欢喜让人忧。黄金周出游消费者往往抱着矛盾心理,求生理与心理的解脱却怕旅游劳累,陷入更深的疲劳;求补偿却担心旅途服务质量不高,败坏心情;求平衡又怀疑消费陷阱……总之,恐惧、怀疑、遗憾、失落、烦躁等各种情绪构成了黄金周独特的出游消费心理。况且,这些矛盾心理的成因并不是空穴来风。

2?1 恐惧旅游消费心理的恐惧多半来自于旅游安全,包括交通安全、游览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等。黄金周期间,交通拥挤,道路不畅,游客进得来,散不开,出不去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游客对此产生恐惧。住宿安全与环境卫生是令游客头疼、恐惧的事,保安措施不健全,偷窃事件时有发生;此外,游客与景区保安、管理人员或服务员之间导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轻者口角,重者打架斗殴,给其它游客心理上造成恐惧。2?2 遗憾景区拥挤是黄金周出游者遗憾心理的主要动因。购买门票要排队,各项游乐设施、名胜古迹前要排队,就餐要排队,上洗手间要排队,此外,出游车旅费上涨、景区门票的上涨导致失衡,即使在游玩消费之后,也会留下遗憾。2?3 怀疑黄金周前夕,各大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大打价格战,加上媒体对黄金周的炒作,将出行、消费渲染得热火朝天。然而,在经历了几个黄金周以后,游客开始怀疑:旅行社所谓的价格低廉是否意味着服务质量的下降和隐含的欺骗?合同书上明明写的是入住三星级宾馆,到了目的地一看,还不如平时所见的招待所。旅游景区内各类工艺品制作精美,漫天要价,有经验者进行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价格与原价相差太大,引起游客心理上的怀疑。如苏州水乡周庄的“万三蹄”相当出名,许多顾客慕名而去,谁知到那里一看,发现整条街都在卖红通通的“万三蹄”。zhlzw.com中华勵志网那么,到哪里买正宗的呢?顾客往往对此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消费量。2?4 烦躁以上3种情绪都可能导致游客的烦躁心理,总结起来,导致黄金周旅游矛盾心理不外乎3个方面的原因:交通、环境卫生和消费陷阱。在经历了13个黄金周后,人们对这3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开始有了崭新的认识,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如北京等地的上班族已经开始放弃黄金周旅游计划,推迟出游,原因是避免“摩肩接踵”,避免“人潮”。zhlzw.com中华勵志网黄金周旅游开始趋向冷静化、理智化、健康性和主动性(自驾车、散客旅行)。反黄金周、反季节、反热门旅游以及一些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受到了欢迎。

3 黄金周矛盾心理的应对措施3?1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选择口碑较好的旅行社,看看旅行社安排的线路行程是否科学合理、航班班次、是否要转机、候机,这个问题在出境游长线上尤为突出;询问住宿酒店的档次和与市区的距离、购物点的安排、餐饮标准等,掌握的信息越多,对自身利益的保障就越有利。在出游前收看全国旅游预警播报,了解目的地各类信息,做到胸有成竹。3?2 遇事包容、冷静、寻求管理人员帮助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较多、拥挤、磕碰、服务不周等难免发生,遇到这类情况,要有包容心,要互相谦让,旅行途中与同伴或新结识的伙伴互相帮助。如确实遇到不公平问题,要善于寻求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帮助,理性解决问题。3?3 凡事留心,增强防范心理在景区穿行、登山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擅自脱离团队,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

品。要理性购物,在有限的旅游购物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取旅游商品的相关知识,对所购商品进行仔细鉴别。要提高审美层次,不仅仅注重商品的外在形式,要善于领略商品的深刻意蕴,对商品进行全面、综合的衡量。还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进行盲目攀比。3?4 避开黄金周旅游热线,增强文化消费部分人群选择乡村旅游、避世而居等非黄金周热线方式,自行驾车前往,在偏僻的山村、郊区,品尝农家菜肴,钓鱼、晒太阳,去野地呼吸新鲜空气,这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另外,黄金周期间也可避开长途出游,选择近处文化消费,如电影院、图书馆、健身房等,也不失为黄金周旅游消费、休闲好去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