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2012-12-26

做好特困家庭学生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其一是缺乏学校内各部门协调和配合。面对学分制和住宿公寓制推行后,学生自主性、分散性大大增加,统一管理相对削弱的新情况,学校在整体管理上很难适应,各部门、上下级之间不能及时地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手段,使得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其二是缺乏中学与大学的有效衔接。目前,对学生的各种鉴定包括毕业鉴定流于形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不反映问题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在中学已经非常明显,有些甚至相当严重。

三. 应对策略

特困家庭学生身负经济、心理的双重负担,坚持学习和生活,付出了其他同学的几倍努力,充分表现了这类学生的独立性,成为高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对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呈现出来的种种特点,应当充分认识,把握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调适工作,积极寻求特困家庭学生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了解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从源头上解决特困家庭学生的后顾之忧

多年来结合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实际,不断健全帮困体系,通过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帮困工作,建立起以银行贷款为龙头的解困体系。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了特困家庭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主要问题,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其中有一部分特困家庭学生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制度、特困家庭学生困难补助制度、社会资助和师生、学生互助等资助体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困家庭学生来自经济方的压力。尤其是勤工助学的渠道,大部分同学认为勤工助学挣来的钱用的比较安心,同学们希望学校能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以求在勤工助学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要积极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开辟助教、助研等新的勤工助学岗位,在学生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最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对高年级的特困家庭学生尽量使他们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到勤工助学之中。

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学分制,也是解决特困家庭学生的出路。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高等院校应当建设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完善个性,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学分制的本质特点:(1)自由的选修,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每学期修课的数量,使学生具有极大的自主性。(2)学制的弹性化。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经济及身体情况可以提前毕业。(3)强调个性发展和实行目标管理。在学分制情况下,学生可以在三年的时间内学完四年的课程,减少一年的学习费用,又可以提前毕业。

再次,要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水平,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高等院校,特别是没有相关专业基础支撑的院校,要通过引进人才、进修、培训等措施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咨询的质量和效果。

(二)学校关心和帮助是调适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活是影响每个特困家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和阶段,学校在培养特困家庭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无法相比的优势。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面对主体学生的广义的思想政治工作外,对特困家庭学生而言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特困家庭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观察他们外部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的变化,掌握其思想脉搏,善于捕捉异常行为之前的一些异常情绪,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其对我们产生信任感,消除心理屏障,在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2)因势利导地发挥人的自尊心的积极因素,在工作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几句鼓励的话语,关心的行动,就可以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逐渐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同时要积极树立他们身边的在逆境中发奋成材的典型,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自强自立,树立战胜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决心。(3)要充分看到特困家庭学生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较一般学生较强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这

一特点,教育特困家庭学生勇于面对自身的困难,在克服困难中成长起来,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高年级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分化状态是有明显的转变,有不少的特困家庭学生经过自己几年的奋斗,成为一个心理正常、自立自强、不仅能吃苦,而且表现出较高的责任心和奋斗精神。他们是大学生活中的成功者,我们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确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更多的困难学生,从暂时的困境中走出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在硬件投入的同时,要营造关心爱护特困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广大教师、学生要充分地理解特困家庭学生所处的处境,给特困家庭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充满亲情、友情和关爱的大家庭。教育非特困家庭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每个学生都应主动地帮助特困家庭学生解决困难,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献上一份同学的真诚,鼓励他们多与特困家庭学生交朋友。同时在大学生中进行消费行为引导,树立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可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自立光荣的优良风气。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认识到勤工助学不是单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它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要使经济支助与自立自强有效结合。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困难补助改为特别奖学金,同时加大勤工助学力度,优先满足特困家庭学生的需要,力求通过特困家庭学生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从而达到既解决实际困难,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要使勤工助学与成才有效结合。在劳务型勤工助学基础上,要大力开辟文化、技术型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特困家庭学生参加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及早进入科研、开发、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