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宗教体验的神经生理与基础

2012-12-21

3.1 总结——宗教体验的实质

在宗教体验神经生理基础的研究中有一些一致性,颞叶、额叶、顶叶、丘脑和边缘系统似乎与这些操练相联系的网络相关,这可能是不同类型的操练以相对相似的方式激活了脑结构的一个网络。然而,Albright认为研究者在对宗教体验神经基础的研究做结论时存在过分还原主义倾向。边缘系统结构中“上帝脑区”的定位忽视了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不相关和独立的模块来运转的。既然在人类大脑中有一些功能定位,大脑是作为这些脑区之间复杂相互关系的结果来运转的。因此,更正确地说是整个大脑都参与了宗教或神的体验。宗教体验是多方面的,所以应该期望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脑区来激活大脑。

在宗教体验神经生理基础研究能说明的问题上,Seybold发现其中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可以在这些脑区找到上帝(所谓的“上帝脑区”)。但是,很多研究者在宣布他们做的这项研究时更谨慎和精确。NewbeN和d’Aquili谨慎地说,他们的研究对上帝的存在不置一词。这些发现并不意味着上帝仅仅是许多脑细胞的激活。一定要指出的是,这些结果没有为上帝确实存在提供任何证据,它们对上帝的真实性没有暗示。当然,如果我们要体验到上帝,我们就必须用我们的大脑这样做。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体验都是真实的。

Jeeves认为我们必须从多水平来理解一个现象。例如,心理的和身体的是独一个体的不同水平。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水平和角度来理解宗教体验。像大部分人类体验一样,宗教体验是不可分和非还原的。当然,我们有宗教体验时,大脑(身体)将被影响,并表现出变化。但是,从多水平的角度,相同的宗教体验可以从客观和主观的观点来理解。人们沉醉于宗教的体验时,这种理解行得通,并且我们可以从生理的角度来阐明这些体验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作用。

3.2 展望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确实应该承认宗教体验有其一定的神经生理基础,这已经被一些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一些区域的激活,只能说明宗教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并不表明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上帝脑区”。我们不能把宗教体验简单的归结为脑的机能,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宗教体验的认知加工机制。否则,可能会妨碍这个问题深入、科学的探讨。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某种宗教心理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大脑这个特殊的信息加工器的功能有关,而且更取决于主体的个体差异,比如受不同的年龄、经历、文化修养、认识水平、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制约;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外界力量(自然的和社会的)所做的一种反映。

关于宗教体验的实质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宗教体验是一个归因的认知现象,不单单有直接情感,还有有关个人体验宗教来源的归因的主张。目前情绪的非认知和认知的观点,过分简单化,但这种观点在宗教体验的实证研究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已有的研究也发现宗教体验与幸福感(Hills和Argyle)以及情绪(Ramirez等)有关。另外,尽管已有的研究中有少量的跨宗教传统的比较研究,但是目前已有的大多数研究都仅限于单一的宗教传统,一般是基督教,这降低了跨宗教或灵性传统的应用,因为宗教体验的跨文化差异可能揭露出不同的相关认知结构,由此,绘制复杂种类相关认知的神经基础对于获得宗教体验神经基础更进一步的认识是重要的;并且已有研究对于认知归因、情绪、跨文化等一些因素在宗教体验中作用的考察还不充分,没有深入到宗教体验的认知加工机制这一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