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脑损伤语言的认知障碍研究

2012-12-21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脑损伤语言的认知障碍研究

论文关键词语言障碍,认知神经心理学,评估,治疗。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语言及其它认知的脑机制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特异性语言障碍,为探索语言和其它认知的结构、加工,及大脑不同部位在语言和其它认知活动中的功能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对临床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对汉语的语言障碍及其脑机制的研究将为完善人类语义知识理论、语言的表征与加工模型有重要贡献,也为发展汉语失语症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 引言

脑血管疾病或者脑外伤等脑损伤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非常普遍的是语言障碍——失语症。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语言功能的保存逐渐成为医患关注的焦点。而对失语症的有效康复只能建立在大脑加工语言正常系统和损伤机理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医院系统对失语症的诊断主要是以临床经验为基础,诊断的准确性和康复效果不够理想。

国际上的失语症研究从19世纪中叶起始、二战后开始蓬勃发展。在美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从神经科学、脑科学、神经医学、心理学、语言学、语言康复学等学科领域开展了交叉研究。美国支持相关研究的政府机构包括美国卫生研究中心(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国精神卫生研究中心(NIM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Mental Health)等。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加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患者特异性受损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来进一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它是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相互融合的产物。一方面,脑损伤认知障碍研究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一扇窗户,认知神经心理学透过这扇窗户帮助研究者理解正常的认知加工和表征。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前沿的发展趋势是关注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诊疗,使得诊断更细致,康复更有效。

最近20年随着大脑语言认知理论的发展完善、认知神经心理学个案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核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失语症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经典的分类(如感觉失语、运动失语、传导失语等)和脑区(如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等),有了如下重大进展:

第一,语言行为功能诊断功能模块化、而不是模糊分类(如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等)[1,2]。

第二,语言功能和脑区对应的了解有了很多更新,远远超出经典的布洛卡区(broca)/威尔尼克区(wernicke),发现了大量与特定语言功能相对应的脑区。例如,左脑缘上回、角回、额下回都参与语音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整合,而语义加工涉及左脑梭状回、颞中回、颞上沟、角回[3~7]。

第三,通过功能评估结果结合脑区损伤信息,可以有效预测康复机会、选择康复手段[8,9];急性期脑损伤区域之外存在大量区域面临功能丧失的可能,而这种丧失可能通过及时、合适的训练得到显著控制和改善[10,11]。

第四,以上进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近20年来失语症评估技术的发展,而大量基于基础研究发展的语言功能模块测试任务逐渐走向临床应用,促进了评估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临床使用的评估手段包括有各种针对性的方案几十种,如BDAE(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ASA (Boston Assessment of Severe Aphasia)等。多种评估方案的发展使神经内科、外科、语言康复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语言功能损伤的病人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 专辑论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