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三种心理辅导理论的人性观试析
论文关键词:行为主义 心理分析 人本主义 人性观
论文摘要: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同的心理辅导理论,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性观,指导和影响各自的辅导过程。现分别探讨行为学派、心理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以求较直观地比较三种心理辅导理论的不同人性观。
心理辅导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帮助人的科学,它的服务者和服务对象都是人。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理辅导虽然谈不上是战争,但也需要辅导双方共同努力去解决当事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因而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具体的心理辅导个案中,辅导者和当事人虽有着各自的独特性,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存在许多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东西经过概括整理就形成关于人的认识理论,即我们通常提到的人性观的概念。心理辅导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辅导者如何理解人不仅决定了他的辅导理论,而且决定了他的辅导方法。不同的心理辅导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以下分别探讨行为学派、心理分析和人本主义学派对人性的不同看法。
一、行为学派的人性观
行为主义的心理辅导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治疗理论为依据的心理辅导,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由错误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辅导的着眼点放在当事人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事人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使问题行为的变容、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因此,行为学派的人性观也就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其基本观点如下:
1.否认“本能”的概念
人类是一种动物,生来便有一定形式的生理构造。有了这样的构造,人在生下来时就以一定的方式对一些刺激作出反应,如呼吸、心跳、打喷嚏等。现代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通常将此定义为人的本能,行为学派却把这组反应称为“非学习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并没有“本能”这东西,心理学也需要本能这个词。我们今天习惯上称为“本能”的东西,大多数是练习的结果,属于人类的“学习行为”,并由此推论出:人类没有遗传的才能、气质、性情及特性,这些都依赖于从摇篮就开始的练习。行为主义者从根本上就不承认有诸如心理特质或倾向之类的东西,他们认为所有的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瞬间是没有任何倾向性的,一切发展变化都决定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行为学习。
2.人格的表现是客观的、可观察的
对人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人格一词,行为学派对人格的看法也与其他学派不同。行为学派强调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而这一切动作只要做过一种长时间的观察便可以将其表现出来,人格是我们所有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心理学界对人格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甚至认为人格这个名词颇有神秘的成分。然而,行为学派把人格直接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用行为来解释人格的特点,使主观意识变为客观表现,难观察变为可观察,人格在行为学派的眼里成为能看得见的东西,能客观观察的东西。行为学派虽然认为人的天生之性是没有任何倾向的,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个体行为的学习作用,个体会逐渐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而这些倾向性也由个体行为来体现,因此个体倾向性的表现的是客观的、可观察的。3.环境塑造和改变人性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曾说“:如果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我将保证从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培养成乞丐或盗贼,尽管其才能、嗜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祖先的民族不同。”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行为学派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可见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与行为模式密切联系的人格特性也是可以塑造或改变的,只要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就能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从而就能够塑造或改变人性。
二、心理分析学派的人性观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