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干预是指临床心理领域提出的通过认知途径对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认知改变技术。该技术认为,认知是客观条件或外部刺激与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因素,是造成个体情感和行为等诸多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心理及行为问题就必须以个体的认知,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偏差和失调为干预的对象和切入口。通常,认知干预是以认知疗法中的理论为基础的。
随着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认知活动,尤其是社会认知活动在行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应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理解儿童的问题行为,这种观点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并不是个人的缺点或不足,不少问题行为是学校和家庭中人际交互作用的结果。
与认知干预相关的方法称为认知干预技术或叫生态原理方法,主要包括:(1)问题行为的重新界定法。即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一种新的界定,把某种往常认为是消极的、不合情理的行为,重新定为积极的、合乎一定情理的行为。如有多动症的儿童,在参加课外活动时将其爱动的行为界定为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行为,并将儿童看作是活泼开朗的性格。(2)积极理解问题行为儿童动机法。即对儿童的行为动机想像为并非受到某种不好的、甚至很坏的动机的支配,而是受到正确良好的动机所支配。(3)正面理解行为结果法。所谓正面理解行为结果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要从积极方面去发现,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研究它所产生的结果功能。(4)行为表现规定法。即允许儿童的问题行为继续存在,但不能再继续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必须遵循规定的方式表现行为。(5)积极行为评价法。教师选择问题行为儿童身上能进行积极评价的行为、特征进行积极评价,在儿童没有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情景下继续对儿童进行积极评价,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来间接地达到纠正儿童问题行为的目的。(6)转移视线法。即不再单纯注意儿童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把注意力从不能接受的问题行为转移到导致儿童产生这些问题行为的因素上,通过改变相关因素来促进问题行为的变化。
3.3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技术的特点是让儿童感觉活动如同游戏,儿童通过自己喜好的游戏活动,使其积郁已久的紧张、攻击、挫折、恐怖、不满等消极情绪得到充分表达,由此儿童也就学会了如何控制和疏导自己的情绪,怎样适合时宜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消极的情绪一旦被宣泄,儿童就有了充分发现自我的良好心境,进而实现自我发展。训练者根据问题行为儿童的感觉和动作发育不良等情况,让其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活动并产生顺应反应,这既符合心理治疗原则,也与感觉统合理论相一致。在干预过程中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并可以给予个别心理指导,这样可有利于加速有问题行为儿童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改善不良行为。此外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家庭环境,以达到巩固干预效果的目的。
感觉统合治疗的原理就是对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特别是从负责身体平衡、方向和速度的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处输入的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促进神经功能的发展,并同时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首先系统地提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并设计了感觉统合治疗方法,Ayres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动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integrativedysfune—tion,SID),而感觉统合失调会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有研究显示,感觉统合失调从幼儿期感觉统合失调者中有过半数不能自愈,提示3~6岁可能是SID预防的关键时期,Ayres认为感觉统合发育的关键时期是3--7岁,因此,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预防儿童期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还可有效地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加以干预。
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团体发展性训练与个别性训练相结合,体能训练与智力训练相结合,智力训练与非智力训练相结合,心理教师与各科教师、家长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与家庭心理辅导、教师咨询相结合,科学训练与及时反馈相结合,心理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
(1)团体训练。由心理教师自编教材和训练计划,并负责演示及指导,班主任配合,为幼儿园及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每周安排一节团体感觉统合训练课,开展游戏性与活动性相结合的训练,主要目标是充分发展全体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调整儿童的情绪,增强儿童的团体意识,并及时发现个别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给予跟踪和个别训练。
(2)个别训练。对个别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矫治性训练,在详细的测评和考核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由专职心理教师指导训练,每次训练1小时,一个疗程20次,每个疗程结束后要进行阶段测评,检查训练结果,直到其感觉统合能力正常为止。
(3)注意感觉统合训练室环境的创设。教师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注意观察,引导学生写训练日记,让学生以训练为主题造句,开展分组训练和竞赛,每个班级中评比在训练中进步最大的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并引导其将训练成果迁移到班级管理和学科学习中。在训练中,教师应重在鼓励,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下一篇:儿童早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研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