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干预技术探讨

2012-12-18

(1)链锁(成链)。是把要求行为者习得的复杂行为分解为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行为链,然后按一定顺序逐个环节地进行训练,最终使行为者掌握整个行为反应系统的一种方法。根据训练起始位置的不同,链锁可以分为逆向链锁和顺向链锁。逆向链锁,是先教行为链中的最后一个行为环节,一旦最后一个行为环节学会后,就可以教倒数第二个行为环节,依次逆向前行。顺向链锁的顺序则反之。

(2)渐隐。这一行为干预方法是,先利用情境中明显的线索,帮助形成某特定的目标行为,然后把这种情境逐渐改变为另一种情境,同时使行为者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保持不变。

(3)行为强化(行为增强)。是紧随某一特定行为之后给予某一刺激作为其结果,这个结果导致该行为在未来更容易出现,或使该行为发生率得到了提高,这个过程就是行为强化。

(4)消退。对某个行为出现后不再给予任何强化,从而降低该行为的发生率或使其不发生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消退的原理是,如果由于强化而使某特定行为得以发生或发生率得以提高的话,那么完全停止给予这样的强化就可以降低该行为的发生率或使其不再发生。

(5)强化暂停。它与消退的共同之处都是使行为者得不到强化刺激。不同之处是,暂停是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关强化,而消退是使行为者一直得不到强化。因为有时候教师找不到儿童问题行为的“强化源”在哪里,或者不能对强化源有效控制,所以只能采取暂停的办法。

(6)反应代价。这是一种处罚行为者或剥夺行为者利益的方法。如发现儿童有问题行为立即批评警告、罚出场外、不给参与机会、取消物质奖励等。这是教师们常用的方法,它使用面广,易于实施,能较快地产生抑制效果。

(7)过矫正。要求行为者在每次不良行为发生后从事特定活动。过度补偿、积极练习。

(8)厌恶刺激法。把不良行为与引起躯体痛苦的刺激联系起来,使行为者因做出不良行为就会体验到躯体痛苦,进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摒弃不良行为。

(9)负性活动练习。要求儿童过度地重复他所希望摆脱的行为习惯,其假设是,在一段时间内,行为者如果被要求过多地重复某种习惯的话,便会产生不愉快的感受,从而达到消退这一习惯的目的。

老师在矫正儿童问题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对老师也得出一些相应的建议:(1)应该积极了解孩子的身心疾病情况,掌握全面资料,以更清晰的确定儿童问题行为的类型,从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加以矫正。(2)主动与家长、医师、儿童配合,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只是在学校里,家庭、社区等都会对儿童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发展及矫正产生影响,单单依靠在学校期间的努力效果不会达到最好。(3)宜用榜样示范方法为问题儿童确定目标,在儿童期,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儿童更易于去模仿树立的榜样行为,老师应选取一些无问题、优秀儿童作为榜样,号召有问题行为的儿童向他们学习。(4)在课余时间安排适当的活动,让其过多精力有所出路。(5)发现优点,给予鼓励,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奖励比惩罚的效果更好。

3.2认知干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