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逆反心理;消除方法
论文摘要: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受自身素质、教师与教材、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心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逆反心理的涵义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言行跟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规教学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与心理。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反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的不以为然,不满足,漠然视之;重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反感、厌恶,甚至鄙夷,与体育教师及教学内容都处于对立状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身体锻炼受到影响,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受损害。
2 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
2.1教学方面的因素
2.1.1教材内容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选择和安排教材时,应多注意到教材的趣味性,使其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尽量使学生主动地、心情舒畅地进行练习。
2.1.2教学条件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学生的情绪不仅受气温、风向、阳光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改变气候条件,但可以利用,如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安排,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的提出等,尽可能做到因时制宜,化劣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2.2教师方面的因素
2.2.1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质量。有些体育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调,尤其是一些素质课,缺乏新颖性,机械单调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乐趣,产生反感情绪。有的体育教师讲解含糊不清,罗嗦重复,示范动作不准确,不能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甚至对体育教师产生鄙视的态度。还有的体育教师只要求学生照着做,反复练,不求学生学会,使学生学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违背了学生求知的心理规律。学生由于求新、求趣、求知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产生逆反心理。
2.2.2教师处理问题态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