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先期预防试论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认知体系;行为习惯;自我教育
论文摘要:中小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不仅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也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为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家长应理智地对待孩子,引导孩子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尤其明显强烈。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1 逆反心理的成因
1.1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的程度。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于引起他们反感、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其次,父母长期的分歧、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心神不宁,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2学校教育的因素
个别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有些教师不能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产生“老师不喜欢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1.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
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盲目追星、追求高消费等现象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孩子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导致其行为与教师、家长的教育背离,成为学生逆反心理的导火索。
1.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2 逆反心理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