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2012-12-14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原因及对策

论文摘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的不平衡性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内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则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外部原因。针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各种原因,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德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在青少年期较为突出。”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比较普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过激行为,甚至会危害家庭、学校及其社会。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在l4岁左右的时候,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主要表现为情绪偏激、语言顶撞、行为越轨、消极冷漠,甚至以“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等。这种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着干”。逆反心理还表现为对于先进人物和榜样同样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对于不良倾向却持情感认同。青少年时期,“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笔者曾经碰到一位学生在他的周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只会死读书,老老实实,什么都听老师的家伙全都是欠揍的坯子。”这些学生把那些敢于同老师作对、经常欺负小同学的那帮学生当作偶像“崇拜”、“追随”。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他们也往往采取偏激的态度,可能反而倾向于阴暗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

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哲学上看,内部原因是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所以,要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应该首先从青少年自身着手。

2.1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原因

2.1.1逆反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非常迅速。这个时期,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但由于青春期体内的内分泌腺相当活跃,甲状腺、肾上腺素水平较高。这些激素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促进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随着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思维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也越来越广。他们的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由单向思维向多向、发散性思维发展,这为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2.1.2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时期,身体的迅速发育,激素水平的不断增加,对青少年的心理机能和行为表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青少年第二特征的日趋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显著增强,已能够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个“断乳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好奇性与批判性等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一时期,他们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形成,喜欢表现自己,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不同于他人的举动,以引起他人注意;他们的成人意识也逐步萌发并迅速发展。他们积极追求成人的社会地位,并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事事处处希望被当成‘大人’看待,渴望自己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立身处世,不任人摆布”,不再需要老师、家长的“唠叨”,面对老师、家长的教育,他们会感到反感,有意无意地回避。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认知的局限,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遇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冲动、易怒,情绪变化反复无常,经受不起挫折和打击。当这种独立的试探遭到否定,他们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蒙受了屈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种反差往往使他们以理想化或自身的标准来判断外部事物,把客观环境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同时,这一时期青少年在认识上容易出现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这样就产生了对家长、老师的话一概不听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2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