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引发小学生学习中逆反心理原因的实验分析
论文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逆反心理;原因
论文摘要: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了解引发小学生学习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对克服小学生逆反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取消感兴趣的活动、过度要求、剥夺自主性,厌倦情绪都会明显引发小学生学习中的逆反心理。
1引言
逆反心理是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常以抗拒、不顺从、不理智、偏执、冷漠、不合群、感情疏远、情感不认同、关系僵硬、莽撞行事等形式表现出来。
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较少提及。逆反心理的一些研究在社会心理学的态度转变中有所涉及。布鲁姆(J.W.Brehm)于1966年一系列实验研究中,采用剥夺被试行为自由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于自己已经选择的行为,总是希望能够实现,一旦这种行为自由被剥夺,便立刻产生对抗行为,产生逆反心理,被试对这种选择越抱有希望,对这种剥夺的逆反心理也就越强烈。佩蒂等人以一、二年级大学生为对象,词查他们关于全体大学生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调查中发现事先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而增多了反对意见,这些研究都是在可控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尚不足以验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极其复杂的逆反心理现象。而我国很少人对逆反心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沙莲香的《社会心理学》(1986),时蓉华的《现代社会心理学》(1989)等随后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专著都提到逆反心理,蓝维的《德育学科教学心理研究》(1998),朱仁宝《德育心理学》(2005)以及从事德育心理,大学生、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也都涉及到逆反心理,此外还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社会学分析》(李庆丰,《青少年研究》.2000.4),《青少年逆反心理探析》(东方,《新家庭报》,2000.12.15),《克服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许志伟,《理论界》,1999年)等文章,但上述这些研究中,进行实验研究的甚少。而逆反心理却是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普遍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表现形式多样,有些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你越要他这样,他越偏偏不这样,很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恼火,直接影响到与教师、家长的关系,有的发展为逃学、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学生逆反心理倾向严重,出现单向、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使得他们无法理智、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被自身的反抗情绪所左右,拒绝好感、莽撞行事,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出现,就构成了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意识变得狭隘,思想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使其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更好的社会适应,更少的逆反心理。在人际关系中,情绪的合理表达和情绪体验的控制起重要作用,太频繁的逆反心理及行为的出现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国外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相关,其贡献率高于其它认知变量(5J。当然,逆反心理对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克服一些不良情绪也有益处。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刺激、社会情境,教师自己也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教育艺术,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引起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希望能对帮助小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帮助教师和家长等引导小学生减少逆反心理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也弥补我国学者对逆反心理实验研究较少的不足。
2研究方法
2.1主试:福州某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师,参加本实验的教师事先经过统一训练,达到充当本实验主试的要求。
2.2被试:529名小学五年级被试选自福州市台江区、鼓楼区四所小学,每校选取五年级三个班级,以自然班为单位,分别设为实验(1)班、实验(2)班和对照班,四个学校实验(1)班学生共178名,实验(2)班学生175名,对照班176名。由于各校的分班均属随机分班,他们的记录成长袋资料也显示在同一所学校里所选三个班级学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成绩班级平均值非常接近,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非常接近,他们写毛笔字等技能水平也大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可以认定同一学校的实验(1)班、实验(2)班和对照班各方面水平非常接近。
2.3研究方法:情景实验法
在广泛查阅逆反心理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取消感兴趣活动、过度要求、自主性剥夺、厌倦情绪等最易引发小学生学习逆反心理。因此,本研究设置了如下四种实验情景。
2.3.1情景1取消感兴趣活动引起的逆反心理研究
实验(1)班原本上写毛笔字的课,教师因为生病不能来上课,实习教师提议并播放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开始播放后,实习教师离开教室到办公室去,l0分钟以后,实习教师又回到教室,以播放动画片会影响别的班上课为由,关掉电视机,让同学们立即开始写毛笔字。实习教师随即也离开教室。
实验(2)班设置同样的情景,只不过10分钟以后,由另一位教师刚好巡视到该班级,也以播放动画片会影响别的班上课为由,停止摇放动画片,让大家赶快抓紧时间写毛笔字,该教师随即也离开教室。
对照班也以教写毛笔字的教师因病不能来上课为由,由实习教师在班上讲了l0分钟左右近期班上同学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并没有去表扬或批评哪个同学,尽可能使大家处在比较轻松的心情。而后让大家抓紧时间写毛笔字。教师也离开教室。
考察三个班完成的写字量。
2.3.2情景2过度要求引起的逆反心理
实验(1)班五年级教学课,第一天教四则混合运算,实习教师让大家写出详细的运算过程,如6.3+0.84+3.7+8.16=(6.3+3.7)+(0,84+8,16)=10+9:19,18.75—0.73—4.57=18.75一(0,43+4,57)=18.75—5=13.75,第二天上课时,实习教师以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些运算方法不必写具体运算过程,可直接填写答案,而第三天上课布置作业时,以以后考试要求必须写出具体运算过程为理由让大家在今天做作业时要写出具体运算过程。
实验(2)班同样的情景,只不过第三天布置作业时,教师以因公需外出为由请数学科代表代为布置作业,要求相同,必须要写出具体的运算过程。
对照班从第一天开始,教师就一直要求学生写具体的运算过程。三个班都是布置相同的l0道数学题。
考察三个班同学写出具体运算过程的题数。
2.3.3情景3自主性剥夺引起的逆反心理
实验(1)班五年级语文课,实习教师布置学生抄写作业时,第一篇课文、第二篇课文,教师分别让学生根据“你觉得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最美,把它抄下来”。而到教第三篇课文时,则以担心有些学生会偷懒,只抄写很短两个段落为理由,由教师决定抄写较长的两个自然段。(两段共l0行)。
实验(2)班设置情景与实验(1)班相似,而抄写第三篇课文时,教师则以有些学生会偷懒,只抄写很短两个段落,所以听取本班家长学校委员的建议为由,决定抄写较长的两个自然段,其实,所抄内容与实验(1)班相同。
对照班教师布置抄写作业时,每一篇抄写内容都是由教师决定的,第三篇课文抄写的内容两个自然段与实验(1)班、实验(2)班完全相同。
考察三个班同学抄写两个自然段的行数。
2.3.4情景4厌倦情绪引起的逆反心理
实验(1)班在上午第一节数学课上,实习教师在下课铃声响后还继续讲课,持续2分钟左右,然后开始布置作业,作业有两大题,l0小题,分别在两页书上,在下课后3分钟前下课。上午第三节课,教师到教室来,让大家写出第一节课布置哪些作业。
实验(2)班也是在上午第一节课上,设置情景与实验(1)班相似,不同的是实习教师在下课铃声响后还继续讲课,持续5分钟左右,然后开始(布置)作业,也是两大题l0小题,分别在两页书上,这样又持续1分钟左右才下课。同样,上午第三节课来教室检查。
对照班教师在下课前布置完作业,作业内容与实验(1)班、实验(2)班相同,也是在上午第三节课来教室检查。
考察三个班同学以书面形式所记下布置作业的题数。检查时三个班都要求大家不要看别的同学。
四个实验,每个实验分别相隔一周,学生并不知晓实验目的,以尽可能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研究结果
下一篇: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