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探析

2012-12-13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探析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历,探讨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从现阶段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分析着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企盼能引起广大教育学者和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当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再度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要改革和发展农村中学教育。探讨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改革和发展农村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学界对该问题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了解决农村中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县级中学从教多年的经历,以及对该问题较长时间的系统观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引起教育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对培养未来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农村后备人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许多农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惑,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帮助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每年农村新生进入大学以后所出现的大量心理问题就是有力的证明。心理障碍是指介于神经症与一般心理之间的异常心理状态,包括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和心理危机等等。农村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过:“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农村中学生常常有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心灵笼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缺乏竞争意识,在同学面前拘谨、紧张,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2、自闭心理。一些农村中学生因为家庭生活拮据,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不愿意祖露自己的心扉;他们常常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社会适应性不强。另外,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和郁闷。

3.厌学心理。厌学是学生回避或厌恶学习的内在反应。笔者对某中学高中二年级来自农村的80名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25%的学生有厌学心理,有2%的学生逃学。这类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出现厌学心理,并在其诱导下,心理矛盾重重。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效果不好,进而对学习冷漠无趣。

4.惧怕心理。就农村中学生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他们优虑升学,恐惧考试,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有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高二学生,每当学校举行重大考试时,他就会对老师和家长说头痛,可能得了什么病,为此不参加考试。后经老师仔细盘问,他道出了真相:“我各方面都很无能,如果考得很差,就更证明我不行。我害怕失败,心里很痛苦,所以不能参加考试。”可以看出,正是严重的惧怕心理使他们出现了逃避考试的异常行为。

5.迷惘心理。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独立性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但这些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而自己的自卑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又不允许他们去付诸行动,如此导致朦胧状态下的盲目和迷惘。由于迷惘,他们经常精神萎靡不振,进而形成心理障碍。

此外,农村中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心理、无助心理、逆反心理、偏见心理、猜疑心理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总体而言,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非教育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方面的因素.重点是教育方面的因素。

(一)非教育因素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非教育因素是因为他们处于农村这个大环境下而形成的各种因素。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文化落后等是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间接导因。此外,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差等也是致使农村中学生产生自卑、自闭、厌学、惧怕与迷惘等心理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同学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或父母没文化而感到自己很寒酸、出身低等,害怕遭到别人笑话。

(二)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