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障碍及策略探究

2012-12-13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障碍及策略探究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对应策略

论文摘要:社会变革的新时期,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业不佳、交往不顺、家庭贫困、恋爱受挫、就业难等方面的压力,严重者造成心理障碍。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一系列策略有效地克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对所面临的新工作、新任务以及新的行为规则、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等,都存在一个如何适应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意志一般较为脆弱,易受暗示,自制力较差,情绪敏感、丰富,心境易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以及缺乏必要的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常在行为上表现出没有目标导向的不良情绪反应,严重者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据国家教委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20.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精神因素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37.9%,退学占退学人数的64.4%,各居第一位。北京科技大学统计,约有28.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据另一项调查表明,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占学生人数的30%以上。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已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分析其心理障碍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分析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学习障碍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旧是学习。不能解决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造成的严重的心理压力就会引发学习障碍。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学课程相对较多,任务繁重,教师主要以引导启发教学为主,提倡学生自主、自觉、自立、创造性地学习,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心理调试水平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不能迅速掌握大学的科学学习方法,或因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不讲究学习策略,而阻碍了知识的获取和智能的发展,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考试不及格等现象,随之产生厌学、焦虑、恐惧、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者得了考试恐惧症。研究表明,学习心理决定学习成绩。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学习心理才是大学学习的本质。大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而造成的。据调查,大一新生认为影响学习的前十大因素中,有九条都归属学习心理的范畴。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才是克服学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培养良好学习动机,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指大学生为实现特定学习目标而行动的原因。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与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密切联系,才能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要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其兴趣十足,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激发这种浓厚兴趣,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大学生本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只要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体的适应性,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压力过重而造成的学习障碍。第二、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行动倾向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意力才能专注,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习贵在坚持,遵循学习规律,就会对学习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帝三、正视学习挫折,强化自我激励。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在学习遭遇挫折后的错误归因所引起的。因此,要正视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建立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和自我评价体系。面对学习障碍,不断强化自我激励,努力学习,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学会自我调试,依靠自学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学习目标。

二、交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