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中小学情绪教育及其策略探析
〔论文摘要〕情绪智力指的是体察自己与他人的感觉、情绪,以及应用所体察到的信息指导自己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本文对情绪智力概念及其在心理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校开展情绪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生;情绪;情绪教育
自1995年10月9日美国时代周刊以EQ(情绪智商)作为封面专题以来,情绪智力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种,它是体察自己与他人的感觉、情绪以及应用所体察到的讯息来引导自己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D·Goleman)在书的开头便引用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的话:“任何人都会发怒,这不难,但发怒要针对适当的人,发怒的程度要恰到好处,而且发怒的时间、目的和方式也要恰到好处,那就不容易了。”这说明了人人都有情绪,但必须有适当的控制,必须考虑到对象、地点、时间、目的和方式,不能过分。情绪有愉快与不愉快之分,像愤怒、悲伤、焦虑等是不愉快的情绪,而欢乐、欣喜、满足等是愉快的情绪。我们都希望生活中有较多的愉快情绪,较少的不愉快情绪。但这两类情绪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并不是人能完全控制或掌握的。
一、从糖果测验看情绪智力的重要性
智商(IQ)能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与未来成就,这早就为人们所熟悉。但戈尔曼提出,在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高低时,情商比智商可能更重要。情商指的是一个人节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它包括自我觉察、理解他人、承受挫折、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能力。EQ较高的人,也是情绪比较成熟的人。人的身体或生理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成熟,但人的情绪或心理却不一定,有人一辈子在情绪或心理上可能都不成熟。情绪的成熟有两个条件,一是控制,一是宣泄。情绪的控制和宣泄,都必须适当而不过分,才算是真正的成熟、稳定而正常了。
戈尔曼总结了近十年来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来支持EQ比IQ更重要的理论。他的书中引用了一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W. Mischel)等人所做的糖果测验。研究人员叫一群四岁的儿童一个个进入实验室,每个孩子面前摆放了一块糖果,并且告诉孩子们说,他们可以立刻把糖吃掉,但如果能等研究者回来再吃,他就可以得到两块糖。有些小孩在研究人员一跨出门就很快吃掉了糖,有的捱了几分钟后才吃,有的坚持到了研究人员回来得到了两块糖。这是一个测验孩子控制冲动的题目,考察的是儿童的冲动与自制、本我与自我、欲望与克制力、即刻满足与延迟满足、克制情绪与压抑冲动等方面的素质。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略窥孩子的性格特质,甚至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经过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这些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就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那些自制力强的孩子,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也勇于面对挑战,学习能力较高,在语言表达、学习专注、制订与实践计划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能力;而自制力弱的孩子相比之下表现出更多的负面特征,大多孤独顽固,怯于与人交往,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压力就退缩、易怒、易与人争斗、疑心重。在高中毕业的学力测验(SAT)中,自制力强组的孩子比自制力弱组的孩子平均分数高出210分。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EQ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有比IQ更高的预测性。
二、情绪智力概念在心理学的演变过程
早在二十世纪初,桑代克便提出“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一词,他所说的社会智力指的是:“了解与处理男人与女人、男孩与女孩的能力……人际关系中的聪明行为。”在桑代克之后,韦氏智力量表的创造者韦克斯勒认为智力就是“使人有目的地行动,有理性地思考,以及有效地处理其环境”的能力。这个定义本身,尤其是处理环境的能力便包括了处理人际环境的社会智力。他认为所谓社会智力只是将一般智慧应用在社会情境而已。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图书整理测验”项目便是测量受试者是否能了解并有效地处理书籍中所描述的人文情境。韦氏当时便自称这个分量表就是测量桑代克所谓的社会智力的测验。后来,当基尔福特提出“智力结构”概念时,它包括了所有前人测量到的智力,不过他将社会智力这个名称改为“活动智力”,这种智力就是处理有关他人的注意、知觉、思想、愿望、感觉、心情、情绪、意愿、他人以及自己的行动等行为信息的能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有两个更为著名的智力理论对社会智力有很精彩的解释。一个是在加德纳(H. Gardner)所倡导的“多重智力理论”中,有一种“人际智力”相当于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包括“知己”与“知人”的能力,“知己”指的是理解自己的感性世界,“知人”指的是注意以及区别他人的心理世界。人际智力高的人,能够洞察他人所隐藏的感情与动机,并具有令他人信服的能力。另一个是斯登堡(R. J. Sternburg)的三界理论(Triarchic Theory),他认为人运用智力的范围有内界、外界和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之间的经验界。内界指的是个体内在环境中有关的智慧,包括设计与决定处理信息的策略、执行策略以及求知的过程;外界指的是有目的的适应、选择以及改造个体的生活环境的过程。适应就是个体使自己能够很恰当地符合环境的要求,若不能适应,个体可以选择另一个环境加以适应,也可以改造环境以增加适应的可能,个体的这种能力便相当于社会智力。第三界为经验界,指的是在内界与外界交流关系中,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个体在遇到一个新环境、不能用已有智慧来解决问题时,必须要了解那个新环境,然后根据所了解的信息而采取新的行为。个体的这部分能力相当于创造力。
斯登堡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讲过他的三个女助教的故事:他的一位女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智商很高,被聘为教学助理;第二位学生学习成绩平平,但经常有很多新的研究主意,也就是说她的创造力很高,被聘为研究助理;第三位学生人际关系很好,社会活动能力很强,被聘为行政助理。这三位助教毕业以后,第一位最快找到了工作,而第三位升迁最快。这便印证了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中所说的谋事靠智商、升迁靠情商的道理。而斯登堡并没有提到第二位助教的结局,有可能因为她的智商和情商都很低,尽管经常有一些新颖的主意,但既没有实现的能力,也没有实现的机会,很可能被解聘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方面较为突出的研究是耶鲁大学的两位学者萨洛维和梅耶(Salovey &. Mayer)。他们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与智力有关的人格特征时,发现有三个情绪因素与智力测验成绩有较高的相关:智力专注(intellectual absorption)、智力冷漠(intellectual apathy)与智力乐趣(intellectual pleasure)。智力专注就是说个体能够沉湎于智慧活动,智力冷漠是指厌恶或忽略智慧活动,或感觉智慧活动是很困难的;智力乐趣是指喜欢从事智慧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三、中小学校开展情绪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