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012-12-07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心理问题,如心理焦虑、道德沦丧、性心理畸形和人际互动障碍等等,从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呢?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文化 教育对策 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素质 心理问题 青少年

一、 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一)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较为匮乏,心理咨询人员也大都是兼职的。面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学校都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不足,而计算机网络的全球化和大众化,可以大大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教育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穿插在相关信息板块中供学生们阅读、分析,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又使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得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二)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互联网是一个还在迅速发展的新事物,网络环境需要系统、完整、统一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约束人们在网络中的失范行为,减少利用网络犯罪的发生率。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认识,对网络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予以足够重视。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文化环境,就要建立网络管理组织,加强网络传播管理,积极构建网络文明工程。目前,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营造多层次的、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逐步完善有关信息网络的立法工作,使信息服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设立层层“关卡”,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和伤害。

其次,针对网络出现的诸多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应建立国家“网上信息海关”。建立骨干网、局域网及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以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通道;同时加强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健康信息的传播源,并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及时清理、过滤,从而切实杜绝不良信息的污染。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针对有学生通宵上网和浏览不健康网站的现象,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等不健康的内容要及时进行清理。总之,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2.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很多青少年学生在网吧上网。由于竞争的加剧和利益的驱动,一些网吧业主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上网,不顾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对青少年学生上网听之任之,甚至提供不良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学校周围网吧数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上网场所。

(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孩子因势利导。另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家校联系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家校联网。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