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探微
论文摘要:辅导员与辅导对象的双方关系的情感投入是影响辅导效果以及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关注辅导员工作情感要素的实施,从人性化的情感角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员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情感投入
大学生在完成情感的独立性转变方面必定面临挑战和困难,比如,高职学生比起普通大学的学生来讲,更是有着学习的困难或不适应、价值观的混乱迷失、毕业求职的巨大压力等。因此,重点关注辅导员工作的情感要素,对于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情感投入工作的现状
辅导是对人成长的关注,需要辅导者对辅导对象真诚的感情投入。因此,双方关系的情感投入是影响辅导效果以及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关系的情感投入一方面体现在辅导员只是将与学生的关系视为单纯的工作关系,还是对学生有真情实意的关心爱护;另一方面体现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只发生在班集体,乃至高职院校集体的层面,还是有与学生个别地建立关系。
在我们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辅导员情感关系投入方面认同(辅导员和我们只是一种工作关系,他不会投入太多情感),非常同意的占27.2%、比较同意的占52.2%、不太同意占的16.3%、非常不同意的占4%;学生对辅导员个人情感投入方面认同(他是我们整个班级的辅导员,和我个人关系不大),非常同意的占25.7%、比较同意的占45.1%、不太同意占的23.3%、非常不同意的占5.9%。
我们访谈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多数被访者在访谈中列举最多的和辅导员的接触机会是开班会,但班会也开得很少,一个学期一两次就“撑死了”,而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班会之余往往平时也见不着他人影,其他时间就各顾各的,没什么照面,偶尔在某次如春游之类的集体活动中觉得关系拉近了一点,但之后的平常时间又没接触后,学生又觉得相隔远了,这说明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还处在非常疏离的状态。对很多学生来说,双方的基本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辅导员来说,想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情感关系的投入。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的途径
(一)关怀学生、尊重学生个性
辅导员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学生只有把外在的主张经过自己的选择,变为自己的意志,达到内心的自由,才会使得辅导员所传导的理念变为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关怀学生、尊重学生个性,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把“工具——驯服型”教育、只注重文化灌输的教育、教人学会服从的教育,变为“主体——发展型”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创新与发展的教育、教人学会选择和做出正确选择的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不同个性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积极引导。辅导员为学生提供的应该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纠正错误行为的导向,而非全权代劳或者是强迫接受。学生如果是被动的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形式上虽然做到了,但实际效果不一定是理想的。
(二)以情动人,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单纯的生硬的说教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的,所以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充分注意道德情感在教育中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情感具有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构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系统,有无这种动力,对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和行为结果至关重要。从道德情感出发,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发出了友好的信号,在此基础上的交流会有一种和谐宽容的氛围,彼此间信息传输就减少了很多障碍。
辅导员如果自身对工作没有信心,没有热情,就失去了人格的魅力和情感的渲染,这无疑会大大阻碍工作的效果。辅导员只有通过自身的魅力,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才会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寻找辅导员的帮助。比如,学生主动找辅导员谈心,有主题地进行沟通,并且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学生最好的最直接的效仿者就是高校辅导员,这样,就对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关注学生需要,善于采用激励法
下一篇:西方道德心理发展理论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