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浅析

2012-12-06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 学科情感

论文摘 要:中专幼教专业《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科情感培养、教材情感化处理以及情感型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情感教学心理学是从情感维度研究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为优化教学提供操作上指导的一门学科。它把情感教学心理作为教学手段,利用情感心理因素优化教学。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根据中专生认知规律,从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情感心理的独特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科情感培养为起点

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要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学》,了解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保教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为将来较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学好本课程的意义,坚定信念,在新学期的第一堂上,我将当下热销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书的作者刘称莲家庭教育的故事引进课堂,用现代版的“孟母三迁”启发学生。

“刚到北京的时候,只能租房住,所以总在搬家。然而,无论怎么搬,在我的心里都有一个准则,住在北大清华周围。因此,租房住的9年间,我们在北大西门附近住了三年,在清华大学里住了六年。不为别的,就为女儿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因为一直住在北大附近,北大的百年讲堂变成了女儿接受艺术熏陶的殿堂……”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刘称莲教女的故事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位母亲是多么深谙教育的真谛,虽然孩子还在读小学,但因为她教育的智慧,她的孩子其实已经在接受名牌大学的教育了。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这位母亲将一个在世俗眼中的很平常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综合素养很高的人才,后来同时被北大和中国香港大学录取。我们学好这门课程,即使将来不做幼儿教师,也会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还会对亲戚朋友提出积极的教育建议,善莫大焉。

也正因为从学生的情感心理出发,重视了学科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学前教育学》产生亲近感,为他们今后的课程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心理氛围。如今的课堂,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的听课热情很高。

二、以教材情感化处理为突破

《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显性情感因素不多。如果教师将理论知识、社会生活以及富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对抽象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时,教材中介绍了几位中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抽象、深奥、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陶行知这一重要的教育人物,我用心收集了他教育实践的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强化了情感色彩。上课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了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经典教育故事,以及两则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的故事,后来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阅读材料:

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工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则故事,气氛相当热烈。最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领悟了大师的光辉思想。然后,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再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的收获可想而知了。

三、以情感型案例分析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