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立体支持系统构建

编辑:sx_changxl

2012-12-03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系统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日趋呈现出严重的态势,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有效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立体支持系统的方法、模型及其运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来自多所高校的资料表明,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它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 使很多学生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等方面饱受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折磨。由于学生对心理危机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往往是不加预防与干预,任其发展,日积月累,一些小的矛盾酿成大的危机事件。因此,及时建立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非常迫切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心理危机是指某个个体突然面临重大生活逆境和灾难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失衡状态。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反应和特征,现代心理学家卡普兰( G . Cap lan) 从1954 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危机”是心理上受到外部的刺激或打击而引起的创伤性反应。当一个人面临困境和灾难,而他先前的危机处理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面对的困难情景超出了他的个人意志控制和处理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由于情况紧急,以往惯用的处理方法失效,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被打破,常常容易导致严重性的灾难和后果。尽管大多数人在危机事件后都会逐渐适应变化,接受现实,实现心理平衡,但也有部分人不会自我恢复,而需要心理抚慰、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的介入。影响面广、破坏程度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往往会给学生群体造成心理创伤,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如困境或挫折等心理危机境遇的人采取迅速、有效的对应策略,及时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并给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从心理学研究角度描述,心理危机干预也称为心理干预或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林德曼(L indemann , 1944) ,并且经卡普兰(G . Cap lan, 1961) 等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补充与发展。其中卡普兰(1964) 最终建立了情绪危机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面临生活逆境和灾难或不能应对解决的问题时,容易产生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悲观和失望等情绪问题,导致情绪不平衡。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能够帮助受心理危机所困扰的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干预对象主要是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他们一般表现为情绪剧烈波动或者情感认知、躯体、行为等方面有较大改变,暂时不能适应或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情境。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大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而予以特别关注:急性严重疾病或急性残废者;情绪低落、抑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者;过去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失恋或恋爱关系破裂者;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突遭重挫者;人格有明显缺陷者;长期有睡眠障碍者;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者;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 出路”者;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者等。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大学生是知识和财富的象征,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民素质的提高。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期,被喻为人生的“黄金时期”,然而也是人生身心健康发育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期和引发心理问题“多事之秋”。这一时期任务艰巨、危机四伏,刚踏入校园的每一位大学生都会面临一系列情感矛盾问题,如新鲜感与怀旧感的矛盾、强烈交往感与孤独寂寞感的矛盾、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存在过于强烈持久和任由发展,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2.1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是环境的不适应。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水土、语言的不同,使部分大学生不适应。二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贫困生不仅仅是经济上困难,心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贫困生怕其他同学异样的目光和背后议论而不敢申请困难补助;有的因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业进步和身体健康。经济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心理负担过重,因此会引起大学生孤独、烦恼、焦虑、自卑等心理疾患。

2.2学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主要是学习特点与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专业性强、内容多、范围广、课时少、速度快,注重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大学生对此极为不适应。他们对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不适应,缺乏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由此使他们感到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导致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兴趣减少、学习效率降低、睡眠不足,进而出现神经衰弱等现象。另一方面,考试的焦虑与恐惧。在大学学习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成绩还是操纵着学子们的个人命运,成绩的多少是衡量一位大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关系到能否获得奖学金、能否评上“三好学生”、能否入党、能否就业好等。因此部分大学生在成绩决定一切的氛围下,全力应付考试,他们担心考试失败,一想到考试就紧张,考前基本上睡不好觉,产生了考试焦虑症和恐惧症,既影响学习,又影响身体。

2.3大学生情绪不稳定的根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首先,部分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父母和老师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大学象牙塔的生活描绘得过于完美与理想化,让他们带着不切实际的美好憧憬走进了象牙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感到失望;其次,部分大学生抱有远大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与希望,对一些具体事情,如求学、谋职、恋爱、婚姻等,常会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然而这种“规划”最终能否实现却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于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出现了。第三,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发展问题非常关心也很敏感,对于现实中的各种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感到不满,对理想的实现表示怀疑,致使他们的意志逐渐消沉,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于是理想与现实、成功与挫折、抱负与能力的矛盾就出现了,从而引起困惑、烦恼、抑郁等心理问题。

2.4价值取向的偏离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标签:心理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