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摘要〕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青少年职业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沈阳市和绥中市6所中学的927名学生为研究被试,利用回归分析,就青少年的职业探索和如何建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构在青少年职业探索心理发展特点基础上的社会支持系统将更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职业发展。因此应全方位开展青少年职业教育;这样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减少由于就业问题带来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从而避免盲目的职业选择导致的人才浪费。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职业发展
一、引言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青春期正是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青少年通过了解自身的兴趣与爱好,以及不断地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为之奋斗。而综观我国青少年的职业探索状况,就不难发现,我国青少年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比较集中反映在选择文理科以及填报大学志愿这两个问题上。从根源上来讲,就是缺乏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本研究通过此项调查了解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职业探索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青少年职业探索的社会支持系统。
1.职业指导理论
国外的职业探索发展较早,并且这些理论不单单面向青少年,而是研究人一生的职业探索。在这些理论中当属Super的人生换位理论最具影响力。Super(1963)从时间顺序出发,剖析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对职业选择、调整、变动的影响,提出了职业探索的五个时期:成长期(4~13岁)、探索期(14~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5岁)和衰退期(65岁~)(沈之菲,2000)。在此基础上,Stumpt et.al(1983)进一步提出了职业探索的结构包括职业探索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并于1983年编制了职业探索问卷,为探索青少年职业探索心理发展特点提供了工具。
2.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se JS.Landis KR.Umberson D,1988) 。人们发现,除了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能够抵御和缓解精神病外,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对于精神病的防御与治疗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社会支持的基本含义: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胡湘明,1996)。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不断对社会支持进行研究,但他们都是站在自己专业的立场上进行研究的,因此到现在“社会支持”也没有得出统一的操作性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并能为人们所感知的,而且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景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Kelly Arrington,2000)。
(2)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支持是一种能够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体对他人的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是否能为个体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3)从社会资源作用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常常被认为是对个人处理紧张问题的一种潜在资源,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互换的社会资源,社会支持包括施者与受者两个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资源的交换(卢峰,2004)。
在上述三种定义中,第一种更适合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用,因此本文采用了社会支持的第一种操作性定义。与此同时也借鉴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上的三方面特征:1.支持源,提供社会支持的关系网络成员;2.支持行为或活动,网络成员给予被支持者的物质或精神的支持;3.被支持者对支持活动的主观感知和评价(胡湘明,1996)。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研究采取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从沈阳市和绥中市随机抽取六所中学,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共1000人,其中重点高中两所,普通高中一所,重点初中两所,普通初中一所。回收有效问卷937份,有效率为93.7%。在这937份问卷中10人未填写性别,因此在性别变量上总人数为927人。
2. 测量工具
(1)青少年职业探索问卷:该问卷是采用Stumpt 等于1983年开发的《职业探索量表》(career exploration scale)。2006年由张淑华、施国春经过修订,将其翻译为中文版本。该问卷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分量表。本问卷中八个维度分别为信息数量、目标聚焦、外部探索、拥有信息的满意度、探索的压力、就业前景、方法探索和系统探索。这些维度的同质性信度系数为0.838,0.801,0.845,0.808,0.842,0.877,0.827,0.791。问卷的解释率为61.591%,模型的拟合指标GFI值为0.99, IFI值为0.9,达到了比较好的拟合度; RMR值达到了小于0.08的可接受标准;x2/df值为1.3,整体拟合度较好,说明了本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2)社会关系网络问卷:采用Furman等人(1985, 1992)编制,侯志瑾(1997)翻译修订,后经过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邹泓修改过的社会关系网络问卷。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其中包括社会支持(13道题)、陪伴支持(4道题)、亲密感(5道题)、满意度(4道题)、冲突与惩罚(8道题)。问卷共34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从不或一点也不喜欢记作1分,几乎总是或非常喜欢记作5分。原问卷在社会支持、陪伴与亲密感、满意度、惩罚和冲突五个维度的同质性α系数,母亲问卷分别为0.85, 0.83, 0.70, 0.54, 0.69;父亲问卷分别为0.79, 0.85, 0.87, 0.65, 0.66;同性朋友问卷分别为0.82, 0.82, 0.77, 0.48, 0.51;教师问卷分别为0.85, 0.82, 0.83, 0.59, 0.57。
3.测量方式
采用团体施测法,在各班施测。测试前先由主试按指导语训练被试学习正确使用5点量表,在确认被试理解测验要求后,再开始施测。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施测前均接受了培训。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下一篇:浅谈班杜拉期待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