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摘要:当前的高中生,学习是主题,学习心理辅导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目标与行动的不同步,他们一方面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志向,处于一种“无目标状态”,或者“不稳定目标状态”,表现为无理想无目标、有理想无目标、有目标无行动、有行动不持久或有行动无效率。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开展励志型心理级会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使之满怀信心地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中;励志;心理级会;团体动力学
一、什么是励志型心理级会
“励”,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即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型心理级会是以年级为单位,借助团体动力学等理论,以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挖掘潜能,振作精神,奋发志气,促使他们始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活动形式。
二、励志型心理级会的特点
1.以年级为单位,受众面更广,团体动力作用更好发挥
现行的励志教育活动常常会依托“班级”来进行,而忽略了“年级”这一团体。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场论,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随力场的千变万化,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变化。所以把年级视为一个整体的心理场,在这个场内“班级”被视为个体,就可以很好地改变个体乃至班级,受众面会更广。
励志型心理级会本身就是大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借助团体动力学,能强有力地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团体行为深入影响个体行为。通过团体来改变其中的个体行为比单独地改变个体行为要容易得多,所以励志型心理级会最終不仅能达到增强个体行为动机的效果,还能起到催化和增进团体动力的效果。
2.以心理教师为主导,团体氛围浓厚,辅导更易收到实效
领导者是团体的核心且是最有力量的人,他的想法影响所及,不论团体成员或整个气氛都会因此改变。心理教师区别于学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的角色身份,各方带来的氛围不同。学校领导或年级主任开的级会现场可能会有强势、权威、带有奖惩性甚至是威慑性的主导影响,而心理教师更能创造一种安全、温馨、民主、开放、真诚、平等对话、充满鼓励和接纳谅解的团体氛围,在这种心理场下,学生更易开放、接受和领悟,从而发生改变,最終使级会收到实效。
三、如何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
年级本身是一个动力团体,团体内在的动力能促使团体成员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进而达到发展、训练或治疗的目的。
1.准确把“脉”,是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前提
团体动力学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就可以有效运作团体。所以在开展励志型心理级会前,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指心理状态),分析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提高心理级会实效的前提。
学生学习失去斗志,没有动力,可能因为没有目标;也可能是目标模糊;又或者目标清晰,但太低或太高;又或者他们的目标合理,只因学习疲倦或持续的失败导致他们失去动力。如何掌握学生的准确状况?很多心理教师习惯用心理量表来了解学生,但这些量表并不能很好地为确立心理级会主题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访谈、调查是两种较好的方法,心理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现状来设计调查问卷,并要考虑到时间、问题的针对性。心理教师一定要对每一年高考的模式、重大改革、试题趋向,每个年级每一阶段的模拟测试,各学科的特点,年级的整体情况、班级的整体情况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才能客观准确地设计问卷或访谈问题来了解学生,找出影响年级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从而设计出符合年级全体学生需要的心理级会。
2.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是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基础
团体气氛指的是团体的社交气氛,是团体动力强弱的标志。团体的气氛可以反映在与团体互动相关联的情感或言语氛围、对团体的态度反应等方面。团体气氛对团体效能的发挥具有潜在的影响。如果个体总以防卫心态参与团体互动,将会阻碍团体效能的发挥。
在励志型心理级会中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关键在于级会开始阶段,此时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接纳”,具体包括:心理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热身游戏、音乐、音像影视等手段,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促成团体成员初步地互动,帮助团体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暖身”或“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能打消自己的防卫心理,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注意力,调动起积极参与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在暖身活动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活动必须是心理教师所能主导及能力范围内的,切合主题,而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在开展“直面高三”的励志心理级会时,我们采用的热身是手指的抓与逃游戏,并配合一篇描写高三学习生活的短文进行,让学生在听到“高三”这个词时就进行抓或逃,这样不仅具有了“破冰”的效果,还把学生一同带进了高三的学习生活中,直切主题,比单纯的游戏热身效果更好。
下一篇:民汉合校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