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摘要〕积极心理学旗下希望疗法的出现给中学心理咨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以提高中学生希望水平为理念,希望疗法在中学心理咨询运用时主要包括灌输希望、确立合理清晰的目标、培养好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目标达成的检验和巩固等步骤。希望疗法在中学应用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多流派的相关技术,摒弃一些负面的影响,才能在心理咨询中发挥作用。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希望疗法;中学心理咨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希望已成为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希望理论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以美国斯奈德(Snyder)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研究队伍在希望的发展、希望的意义和希望培养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且就希望理论提出了“希望疗法”用以心理咨询。希望疗法目前已经逐渐被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且逐步完善。
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中学生群体问题层出不穷,厌学、人际关系等问题普遍反映了一些中学生希望水平较低。希望疗法的出现可以给中学心理咨询提供新的帮助。
一、希望疗法在中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原理
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一个和乐观紧密相关的概念,但是希望和乐观又有所区别。斯奈德(Snyder)等人认为,希望主要由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三个要素构成,其中,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既是希望的起点又是希望的终点;路径思维是个体对自己找到有效路径来完成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认知;动力思维是推动个体行动起来,并支持个体向既定目标前进的信念系统。他们认为这三个要素是以如下关系呈现的: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个体从有价值的目标出发,路径思维推动个体寻找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方法,动力思维推动个体朝着既定的目标行动,在此过程中,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有机结合能促进个体最终达成目标。
希望疗法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时代产物,主要是基于希望理论,以“希望水平的高低影响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前提,以希望理论为基础,采用相关技术提高来访者的希望水平,从而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解决相关的咨询问题。
二、希望疗法在中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步骤
众所周知,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心理咨询流派在引入国内时均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本土化。积极心理学中的希望疗法在国内中学心理咨询中也应注意本土化,结合国内当前中学生的特殊情况使用。具体应用时可以分为如下步骤:
1.为来访学生灌输希望
灌输希望是指心理教师用特定的方法让来访学生对希望疗法的效果和对未来生活的改善产生积极的预期。在中学心理咨询中我们可以借助叙事疗法,可以让前来咨询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讲述将过去零散的经验重新予以整合,对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重新赋予新的积极的意义,从而确立一个崭新的自我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师要鼓励来访学生讲述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事件,在此基础上与来访学生共同探讨过去的希望,并对过去的希望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这些希望是如何产生和消退的,导致这些希望消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从而让来访学生对未来生活产生积极的希望。
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流派都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良好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包含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咨询师与来访者良好关系的建立对希望疗法的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希望疗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行环节,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本身就贯穿着希望疗法的理念,尤其是希望灌输的理念。在中学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在进行希望的灌输时要做好如下工作:在适当的时机向来访学生简要介绍自己工作的经历以及希望疗法在校园中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让来访学生对心理教师产生积极的希望,从而提高来访学生对希望疗法的期望值。同时心理教师也应积极寻找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倾向,建立对来访学生改变自身状况的信任,利用希望的灌输提高自身对来访学生改变的积极的预期,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2. 引导来访学生确立合理、清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