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阅读驱走儿童的嫉妒心

2012-11-3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儿童嫉妒心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提出了阅读疗法能舒缓儿童情绪的观点,并进一步列举出如何通过故事帮助儿童驱除嫉妒心理的具体做法。

〔论文关键词〕嫉妒心理;儿童阅读;阅读疗法;故事

一、 儿童的嫉妒心理及其危害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妒忌,是对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誉、成绩和进步的不服气、不友好态度,有时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

嫉妒是一种原始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研究,嫉妒心理最早可能出现在学步前的婴儿期。不足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表现出哭闹行为。而到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出现。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嫉妒感。

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是一种破坏性因素。经常嫉妒他人的儿童,大多性格怪诞、不思进取,缺少朋友。一般来说,嫉妒心是阴暗、丑陋的,它可能摧毁理智,泯灭良知,扭曲人格,污染灵魂。因此,在孩子表现出嫉妒时,教师及父母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控制、摆脱,并最终予以克服。

二、阅读疗法能解决儿童的情绪困扰

在国外,阅读疗法普遍用于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治疗”(Bibliotherap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biblion”(意为“书”)和“therapeia”(意为“治疗”),指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保持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阅读疗法”的对象很广泛,既包括普通大众,也包括在生理、心理上有疾病的患者。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够成熟,因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书籍常被看作一种有力的教育工具,引导他们学习和思考。

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布兰岱尔根据其23年儿童心理治疗的经验,认为“说故事”在儿童心理治疗中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效果:在流动的、自由联想的故事中儿童的经验得到利用,被赋予了生活和关系的意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归纳为:认同、净化、领悟。三个阶段中“认同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儿童明确故事主角与个人情绪困扰问题之间的关系,了解故事内容;“净化阶段”是让儿童探索故事主角对问题的解决历程与情绪感受,进行自我省察和情绪净化;“领悟阶段”则是让儿童比较自己与故事主角所遭遇的情绪问题之间的差异处,从而自我应用。教育者应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以引导儿童改变想法,学会以较成熟、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情绪困扰。

三、图书的选择

儿童阅读疗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的选择书籍。选择书籍就是为儿童寻找“完美匹配”。 要关注孩子是不是认同和喜欢书中的人物,内容和孩子的问题有没有关联,孩子有没有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能不能理解故事、故事的内容对孩子有没有启发等等。故事的主题要符合阅读儿童的需求,与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一致。

学龄前儿童对文字的认知有限,词汇的理解程度低,注意力无法集中太久,道德判断以惩罚为原则,喜欢反复操作熟练的语言和声音,因此在选择读书治疗的媒介材料时,内容宜短不宜长,故事主角可以包含动植物和人,以单纯的情节、正向的价值观表达有趣的故事,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太深涩,这样才能促进其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读书治疗虽然名为“读书”,但是媒介材料之选却不限于狭义的书,而是延伸到广义的可听可看的印刷材料和非印刷材料。

四、让阅读驱走儿童心中嫉妒的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