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基于心理特点的教师管理浅谈

2012-11-2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和所处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学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这个“神秘武器”,才能创造出适合教师工作的心理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所以,研究作为办学主导力量的教职工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对学校的有效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教师 心理特点 管理

教育重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架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一个有效沟通桥梁的便离不开心理学,因此,可以从这个层面来说,管理其实是对心理的管理。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的一部分,也是有效管理或者说成功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所谓管理心理学就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现代教师管理要追求效率至上,就要思索教师在想什么、有什么心理需要,清楚地掌握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

1 教师的心理特点分析

1.1 自尊心强,渴望被尊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自尊的需要的到满足后,就会使人感到自信、有价值、有能力并适于生存。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最大的精神满足是希望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领导尊,希望领导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在工作中,没有比在学生面前损老师威信更伤面子的了,同时,领导对教师的尊重、肯定、信任是推动教师努力的精神动力。

1.2 渴望求知

“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跟上时代步伐以至于不被淘汰的必要因素。所以,教师不但要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学习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要能认识时代对自己学科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些工作上的要求,促使教师重视学识,渴望知识。

1.3 成就感很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个体在某种活动中感受到愉快、成功、有成就感时,便会对该项活动产生兴趣,进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成就感是自己的内心体验,但这种体验从来少不了外在因素:肯定和褒扬。中国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大概是如下方面:上级及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及家长的赞扬、各种教学评比获得名次、较好的收入。可是,大面积的教师体验不到成就感,这一现象所昭示的是教师工作兴趣的丧失。

2 针对教师的心理特点实行更好的管理

教师是办学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根,本固则枝繁,根深则叶茂。所以,学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2.1 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教师

泰罗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就在于劳资双方的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即双方长期的互相尊重。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及(1)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度”。监禁管理、高压管理、威吓管理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且不说这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在社会经济开放发展的今天,学校如果仍以这种封闭的形式来管理,又如何能培养出开放型的创造性人才?当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工作规则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严,只有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应严而活,尤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2)以说服取代驯服,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人都愿意获得教育,但都诚于说服,耻于‘驯服’。所谓“柔性管理”,其要义含于其中。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5页)式,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团队自觉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自尊的教师。学校管理中的“灵魂”——校长,他的管理地位更多的是由学识与人格魅力所支持的,而不是由“位置”或“权力”所支撑的。所以,更需要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3)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沟通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领导应改善上下沟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常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管理者要重视与教师心理上的互换,倾听教师呼声与要求,经常与教师交心,多做沟通,努力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