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主体性因素分析

2012-11-27

在人类进入社会性群居之后,人际关系就随之产生了。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联络沟通时形成的特定人际交往关系。人际素养则是人们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在的交往动机、品行及技巧,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的原则和目的趋向。

在校大学生由于特定的交往范围,其人际素养有一定的特点。1.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共同的受教育目的而组成的集合,所以,不存在尊卑、等级的区别,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平等互助、团结友爱;2.大学生由于正处于求知阶段, 思想比较单纯, 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和自信。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总是崇尚高雅, 鄙视庸俗,崇尚真诚, 鄙视虚伪,较少带有功利色彩,理想色调浓重[3];3.由于校园群体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大学生容易受到人际交往的吸引,乐于进行交际,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有愉悦基调。

本科贫困生同样具有以上三点人际素养的基本特征,只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而形成了阻碍人际关系发展的障碍:1.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在中小学阶段经常参加出游、夏令营等集体生活的活动,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导致一时间无法接受在校群体生活,经常带有羞涩感;2.大学是一个人才汇聚的地方,导致大多数贫困生在经过高考的努力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感,不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回避竞争、回避交流,逐渐产生懦弱的性格特征;3.大学生往往是家长眼中的明珠,总是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待遇。这使贫困生从狭小的角落走出后,对繁华的纷繁世界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略带自卑之感。

如果我们可以针对贫困生人际素养方面的特点,给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他们正确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扫除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将有助于贫困生消除不必要的心理阴影,达到心理脱贫的目的。

新形势下,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既是新经济时代提出的命题和挑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教育方面的优势力量,吸纳社会广泛支持,努力开展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7.

[2]严火其,韩璞庚.德性与理性的历史变奏[J].人文杂志,2006(2).

[3]张秋彦.大学生人际关系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7(5).

[4]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