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后进生社交心理案例探析

2012-11-27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是其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其社交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解决的策略,关键在于疏导,使其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 社交心理 疏导

后进生往往是不被同学们欢迎,甚至令老师、家长揪心、担忧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多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强,而且常常心灵封闭。其实在他们心灵深处是多么的渴望与人交,他们更需要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在增强后进生社交自信心,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案例:李玲,女,16岁,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个性胆小、自卑、不擅言谈。在学习上常常撒谎,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家庭生活背景:父母务农,靠做点小买卖谋生,父母平时几乎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训斥与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案例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发现她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我认为形成该心理的原因主要是:

1、父母在学习上对他的期望值太高。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李玲的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李玲的成绩很让父母失望。为此,家长通过请家教、找亲戚帮忙等种种方式来弥补,但仍不见成效。父母的打骂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性格。

2、同学的排斥

因为她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多的错题改正,考试常常不及格。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李玲一直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班级里,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谈心,给予倾诉机会,和相应的社交心理疏导。关心、爱护,帮助她树立健康的自信心,同时教授他一些社交技巧,让她有机会能自由地与他人交往,促进其社交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更加健康。

三、注重疏导

(一)疏导父母

我主动利用傍晚及星期天与张松父母谈心,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生活空间并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多一些欢笑,多赞扬孩子身上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要一直打骂,打消孩子心中焦虑、胆小的情绪,培养正常的社交心理。

(二)疏导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