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青少年学习效能之心理因素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浅谈

2012-11-26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因素  自我管理

【论文摘 要】本研究采用由我国多位教育心理学家共同编制的“学习效能诊断5.0版测试软件”随机抽样测查西安市中学生学习效能状况,发现心理因素诊断因子为“很差”等级。青少年心理因素与其生理特点、气质与性格类型、父母与教师的期望、学校与班级的管理方式有关,结合实际,提出热爱学生、提高自信、学法指导、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教育策略。

青少年(12~18岁),大致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处于继续成长期:没有摆脱幼稚性,但也存在着成熟性;没有摆脱依赖性,但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性;没有摆脱易变性,但还具有个性倾向的稳定性。同时,该阶段的青少年,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养成独立自主个性的关键时期。研究青少年的学习效能问题,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采用由我国多位教育心理学家共同编制的“学习效能诊断5.0版测试软件”随机抽样测查西安市3所中学的310名中学生学习效能状况,研究发现听课、作业、练习、复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人格因素、外在因素、学风、学习习惯、考试、学习动机、自我管理等16个诊断因子评价为“一般”等级,而心理因素诊断因子为“很差”等级。

一 青少年心理因素分析

青少年“心理因素”诊断因子测试评价为“较差”等级,说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其气质、性格类型;父母、教师的期望过高;学校、班级管理的专制化;沉重的课业负担,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因素问题和人格因素问题的重要原因。女生的心理素质显著低于男生,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成熟,必然对中学女生的心理与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月经周期的第22天”,“大约有40%的女性体验到更为强烈的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下降、疲倦和头痛等感受”(海德,1987)。据笔者的一份调查显示:61.01%的中学女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问题,大多具有黏液质或抑郁质气质类型和内倾性性格的学生心理素质一般较差。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专制化,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沉重的课业负担、激烈的竞争压力,会使学生生理、心理紊乱,导致认知失调。

二 提高青少年心理因素的策略

1.教师应热爱学生,做好学生的“明白人”和“引路人”

教师要做好角色上的转变,“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由命令主导型教师转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离不开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避免空谈。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的“明白人”和“引路人”。

2.加强对学生的信心教育,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大多中学生都表现遇事而惊、遇难而退、细心有余而信心不足,自寻烦恼而影响生活和学习。中学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信心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期望;教育学生不盲目地与人攀比,抬起头来走路,微笑着生活,劳逸结合,学会学习,学会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学习需要方法和毅力,学习的效果需要时间和时机,巴尔扎克说过:“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的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学业水平的提高,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只有学生学会了生活,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忙而不乱”了,就会大大减少学生的心理因素问题。另外,对于中学生的异性交往也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那种“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仅仅是读书”。

4.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营造民主、平等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