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分析

2012-11-23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 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人往往都患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这些疾病一般病程长、治愈率低、易复发、并发症多。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其心理社会功能的退化,生活质量低下,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笔者分析了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1 心理状态

1.1 缺乏信心 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这些老年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有厌世心理。

1.2 依赖心理 老人患病后多有依赖感,表现为药物依赖,家属、医务人员和对周围环境的依赖,认为只有贵药、新药才能治病,家人及医务人员常在身边给予关心、治疗才有安全感,对于外界的适应性越来越差。

1.3 敏感多疑 老年患者自以为“风烛残年”,人生的路他们已迈到了最后,特别是体力及精力明显衰退,做事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久之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以致于敏感多疑,总以为自己是多余之人,是家人的负担。从而喜欢看笑脸,喜欢被晚辈及护理人员称赞,一句话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可以引起伤感。

1.4 孤独寂寞 人到老年又生病住院,特别是离退休干部,社会角色及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生活重心由规律的工作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2],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寂寞感。

1.5 恐惧心理 慢性病的反复发作,病人产生紧张恐惧情绪,惧怕死亡威胁,留恋生活,求医心切,希望即刻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满意的治疗,对疾病治愈期望值很高。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向医护人员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或者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把握病情。

2 心理护理

2.1 热情接待病人 根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安排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生活环境,室内空气要流通、温湿度适宜,病床要低,被褥要轻暖,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护士要尊重老年患者,称呼得当,言行有礼貌,举止文雅,尽量听取患者的意见,鼓励他们向护士倾诉心中的不悦。告诉病人战胜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信心也是治疗的主要条件。

2.2 与患者沟通 向其介绍病情,要遵守医嘱,不要私自乱用药物,更不要乱用游医的偏方,以免产生严重后果。并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动去影响他们的感性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2.3 对敏感多疑的患者 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大方得体,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加上娴熟的操作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平时说话要肯定老人过去的成绩,可以搜集患者人生经历中值得自豪和愉快的业绩,通过交谈的方式反复刺激病人,调动其自身的潜能,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当然还要注意聆听、触摸、沉默等交谈技巧。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使患者克服厌生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3]。

2.4 护士应主动照顾其生活起居 老人易冷易热,需随时加减衣被。向老年人进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调节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4],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比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聊天、跳舞、打太极拳、下棋等活动,使老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5]。

2.5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 护士应以关心、安慰、解释为主。告诉病人这些慢性疾病的特点就是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用护理人员的真诚去打动患者,让他们有安全感,从而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这样一定会取得好的护理效果。

2.6 家庭的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 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告诉家属和亲友多来探望、关心、体贴患者,细心照料,尽心尽孝。护士应多抽时间与患者交流,与他们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并启发病人学会调解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的自制力,能更好地促进其身体的早日康复。

3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