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的关系初探

2012-11-2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心理调适与信息素养关系以及当前大学生心理调适方式,讨论文献信息刺激在心理疗法中的作用,以“理性一情绪疗法”为参照,探索了信息素养作用于心理调适的机理和影响心理调适的途径与范围,认为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心理调适;理性一情绪疗法

1 心理调适与信息素养

心理调适在心理学中又称应对,即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负面影响,维持心理平衡所做出的认知、行为上的努力过程。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是指大学生为减少在校期间产生的心理压力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努力过程。心理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有可能转化为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异常,危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并且加强了宣传力度。但是,个人的心理转变,毕竟是由其自主进行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不应仅仅看成是暂时解决心理困扰的过程,还应当成大学生相关素质增强的过程。

信息素养是指意识并实施从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中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即是指当意识到存在问题时,懂得求助于外部信息来解决。

有研究指出,中国人的心理调节渠道依次为:自我调节、知心朋友、家人、同事、社会咨询机构,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渠道也基本相同,中国人主要的心理调节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的。2008年底,笔者就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的问题查询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或“心理问题”在题名或关键词中全年份检索,没有查询到任何符合条件的结果。以“信息素养”与“心理”在题名中全年份检索,获得3条结果,但无一与此论题直接相符,相关文章仅一篇。可见,这是一个带有“本土”特色的问题。

2 对当前大学生心理调适方式的分析

查询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在题名字段以“大学生”与“心理调适”检索近5年全部期刊,获得相关结果222条。根据内容的需要,又以“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素养”“体育”“文化活动”“趋势”等在题名和关键词字段进行了检索,了解到目前我国内地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途径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办心理讲座、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学生社团,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一点全国高校已普遍开展,是应用心理学针对心理问题的直接解决途径。特点是从内容到具体教育方式,均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主。

2.2 适当组织文化体育活动,愉悦学生身心,培养坚强意志

这一领域近十年来得到重视,研究成果甚多,题名和关键词相关文献达407篇,是大学社团活动、体育文化课程研究的一个热点。这种方式属于缓解心理问题的间接途径。特点是借助于体育和文化活动,开阔大学生的眼界,调节大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感受和认知,缓解心理压力。

2.3 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

此途径也属于缓解心理问题的间接途径。

2.4 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这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途径之一。

根据上述途径的不同特征,可以将之分为四类:

第一类可称为注意力转移法,要点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包括:(1)运动;(2)玩游戏;(3)着眼当前,不要花时间追忆过去;(4)乐于助人;(5)读书等。

第二类可称为情绪排解法,要点是通过改变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引起的紧张情绪,调节心理。包括:(1)深呼吸;(2)闭目养神;(3)尽情发泄;(4)学会幽默。

第三类可称为交流消解法。主要是找朋友聊天。这种方法的机制类同于心理咨询,都是建立在对交流对象信任的基础上。所不同的只是求助的对象不一样以及有无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四类可称为消解问题法。特点是直接面对引起心理压力的原因,通过理性分析,消除由于问题不确定或者认识不全面而引起心理紧张。包括:(1)对心理问题进行分解;(2)转换看问题的角度。

3 文献信息刺激在心理疗法中的作用

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心理调适有三个过程: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心理认知的参与;三是个体心理的自我整合。人们根据一定的外部信息所作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总是成功的:个体的心理体验与原有的心理认知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动力,也可能导致其心理应激(如彷徨、自责、压抑、痛苦、愤懑等)以及相应的肌体反应(如内分泌失调、失眠等),引发心理问题甚至身心疾病。

如果将心理调适仅仅看成是暂时缓解心理紧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个体的认知矛盾是由既有的观念与外部刺激引起的情绪冲突引发的,而既有的观念往往都是那些缔结根深的下意识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价值观。因而,要解决认知矛盾,需要价值观的调整。

自16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理性时代。在现代,理性倾向更是渗入到了社会运行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性是造就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因此,现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与理性精神相适应,才能顺利地自我整合,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

由于这种认识,咨询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认知治疗,强调人的理性认识对人的心理问题治疗所起的重要作用。认知疗法是由许多不同的治疗家单独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e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就是较典型的一种,其“认知一行为”取向的色彩也特别突出,本文主要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础。

埃利斯坚信,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他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理性一情绪疗法承认并且强调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也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理性一情绪疗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因此,PET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在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在咨询中,RET的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乃至论辩的方式来教导来访者,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从促使来访者通过阅读吸收新信息的角度看,其治疗与阅读疗法十分相似。PET是主流心理疗法中与信息获取行为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从理论上看,PET应该是阅读疗法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可惜在我国的阅读疗法研究中,未见与PET相关的探索。

RET是一个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提供参考资料、提出解决办法的治疗方法。在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评价资料、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贯穿其中的是心灵对话的过程。按照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凡是表述出来的知识都是客观知识,不管这种表述的形式是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或者仅仅存在于表达者的内心,只要它被作为思考的对象,它就是客观知识。r4 J一个人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商谈的过程,与咨询活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用户的独立活动,参与“问题—一答案”建构活动的只是个人的智力,常常难以跳出个人思维习惯和知识的局限。而咨询则有外部的智力参与到这个建构过程中,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和启迪思考。

从这样的角度看待心理调适和信息素养,可以发现,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提高信息素养的过程。将这个过程与信息素养的解释相对照,可以发现,提高信息素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4 信息素养作用于心理调适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