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从心理上引导大学新生走出失落感的方法初探

2012-11-2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新生来说,进入大学后要面临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失落感。新生能否尽快走出失落感,直接影响到今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掌握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因此,加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辅助他们调整心理失落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引导 大学新生 失落感

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新生来说,进入大学后要面临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失落感。主要原因在于:

1.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有差异、差距,产生心理落差。

2.对新的环境和同学,尤其是复杂的大学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导致心理失落。

3.高中时期一般是佼佼者、学习尖子生。进入大学后,作为普通一员,与其以前的优越感产生冲突,失落感加重。

4.很多新生在高中把考上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而进入大学后却又不知新的目标在哪里,感到茫然,无所事事。

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重视对大学新生的入校教育工作,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整,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走出失落感。

一、及时帮助重塑信心

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入学系列教育,帮助新生调整心理的失落感。可以主要通过对集体新生做报告,辅以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法,让新生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及时开展认识大学、认识自己、做好定位的教育,如“大学什么”、“大学我应该学会什么”“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等,使新生明确大学生的求学目标,有利于他们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可以采用“高年级带新生”的办法,通过高年级学生日常与新生的接触,让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的同时,对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形象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的大学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落。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新生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现状并联系个人实际,制定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目标,今后的职业需求,并将它分解为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的阶段目标。

二、及时进行入党启蒙教育

通过老生的介绍,新生在经过了一系列入学教育后,普遍要求进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应该及时做好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结合大学的现实需要引导他们把这种积极向上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实际的学习、工作中去,从而带动班级、学院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善于调动和激发新生党员、积极分子的责任感、荣誉感,适当给他们分配任务和工作,引导他们争当班级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学生心理调整工作。

三、及时进行学习方法交流

进入大学后,教师教学方式和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高中教学模式转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适应新的学习方法,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转变过程。自学、自律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对此,一方面要完成高中学习习惯的逐渐的转化,对新生做好早自习、晚自习的管理,让新生觉得大一和“高四”比较等同,并逐步放开,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配时间的观念。另一方面可以请来学习成绩好的老生,以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习方法。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暗示,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观察、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利渡过学习方法的转变适应期。

四、及时调整交往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