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学生自杀危险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2012-11-16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作者:马海林 程亚华 李鹏程

论文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的自杀危险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定问卷(SR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甘肃省三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发现,两组变量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典型相关系数是0.584)。构建的结构模型发现,心理健康的强迫因子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动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敌对因子对自杀危险性的负性情绪因子、态度因子、动机因子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精神病因子对认知僵化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自杀危险性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危险性;典型相关;结构模型

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问题是整个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终极指标。自杀作为一种无法让社会和大众普遍认同的非正常死亡,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行为过程包括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行动。自杀意念指一个人开始在头脑中酝酿自杀的想法,在这一阶段自杀意念一般没有外显行为表现,自杀欲望的程度不强烈。但是,当一个人产生了自杀意念,而没有被别人及时察觉并加以关注,随着各种自杀刺激因素的增多,个体渐渐地就会产生自杀企图。自杀企图,是指个体自杀的想法在头脑中反复出现,自杀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时个体通常伴有生与死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同时个体会有无意识的自杀性言语表达、行为习惯有很大的改变。随着刺激程度的增强和各种求助努力的无效,到最后个体会有明确的自杀计划。自杀危险性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指向自杀行动的线索和可能性征兆,如行为的改变、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的出现、自杀的言语性表达和非言语性暗示等。

目前我国有关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的大量的文章指出,心理健康水平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很少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证实心理健康和大学生自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杀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与自杀危险性各维度之间的结构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心理健康水平和大学生自杀危险性之问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三所院校的300

2.2两组变量的结构模型

2.2.1模型1在典型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杀危险性两组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两组变量间的结构关系,我们假定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变量,对自杀危险性组的5个变量都有影响,基于这一假定构建了两组变量之间的一个全模型。分别把症状自评量表的10个因子各个项目的总分作为外显指标,10个因子分别作为外源潜变量;分别将自杀危险性问卷的4个因子各个项目的总分作为内生指标,4个因子分别作为内源潜变量。结果显示,只有GA 1.2、GA 1.4、GA 1.6、GA 2.2、GA 2.4、GA 2.6.GA 2.9、GA 3.2、GA 3.9、GA 4.2、GA 4.4、GA 4.6、GA 5.2.GA5.4、GA 5.6、GA5.9DE效应是显著的。

2.2.2模型2删除模型1中不显著的路径后得到模型2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很好:(34)=70.17,RMSEA 0.063NNFI=0.97,CFI=0.99。结果还显示,GA 1.2、GA 2.9、GA3.2的效应是不显著的。

2.2.3模型3除模型2中不显著的路径后得到模型3。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很好:(37)=73.18,RMSEA=0.061,NNF=0.97.CFI:0.99。见图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