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关健词:大学生 择业心理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的分析,阐述了通过就业指导,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来“市场导向、政府调空、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各关联方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因此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机制,要求高等学校要开拓思路,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
2.1择业思想和观念陈旧
毕业生由于没有社会经验,思想不够成熟,有时从一些朋友、同学那里得到一些不是很可靠的求职信息,然后主动登门询问,在不是十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武断地签署了劳动合同或协议书,最终可能会出现工资状况不理想、待遇差等情况,影响了毕业生的正常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受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许多毕业生留恋公职、干部身份,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不愿意到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这样做往往是忽视了主要矛盾,而是把次要矛盾放在了首位,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缺乏多次就业思想准备。
2.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追求美好的未来。那么,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这种追求与幢憬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远大。他们希望能找到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找到理想的工作,准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一番,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理想往往脱离现实,使自己的择业追求带有盲目性。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抱效社会,又想出人头地,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他们往往不安于贫困。不少毕业生在择业时常常表现一种羡慕心态,而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许多人在实际存在的择业难度、职业差距面前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是否切合实际,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自己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是否符合自己选择的职业等,因而造成了择业理想和现实可能之间的强烈反差。
2. 3自身价值与艰苦创业的矛盾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渴望社会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十分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到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是他们的目标。大学生更重视从单位的发展前景和自身才干的发挥来考虑择业的标准,并期望有较为稳定并能长期发展的工作单位,表现出了适应社会发展前景的、理性的观念。可是在择观念较为理性的情况下,大学生又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偏远地区、到基层去开创事业。因此说,大学生虽然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雄心壮志,但没有做好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2. 4盲目自信与从众心理的障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他们成才的基础,也是择业成功的前提,但是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盲目自信,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定会受到好单位的青睐;或认为现实社会不公平,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择业中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自我评价不客观,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切实际的抬高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注重地域,效益,待遇,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这种心态往往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悬差,影响了正常就业。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为自己无主见,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思考而选择自己的职业,哪个行业求职的人多就跟着选择哪个行业。看着别人选择去三资企业、大城市、大机关工作,自己也把它们当成最佳的选择。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能力等差异很大,适合别人的其实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这样的选择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盲目自信或从众心理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影响了正常的就业。
2. 5独立意识与依赖习惯的羁绊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希望能摆脱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在择业时尽量寻找到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单位、职业。但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社会阅历不足等原因,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往往不能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自我,缺乏主见,不知所措。择业时既认为自己是主体,又怀疑自己判断决策的能力,最终还是依赖他人或是家长,将自己的命运交由家长或朋友来驾驭,从而使一些渴望独立的大学毕业生又深深陷人依赖他人的怪圈中,使毕业时的择业竞争转化为家长或他人的竞争。
3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意识水平,引导他们参与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建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提高自我控制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3. 1教育学生科学的做好就业准备
一个人对其将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他事业获得成功的基础。大学生从步人校门之日起,就应对未来的职业进行现实的思考。职业准备大致包括对事业、自身价值的了解与认识倾向及相应职业技能、技巧等。大学生要胜任今后从事的工作,必须对职业价值与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充分的认识。高校要教育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做好自我定位从传统的被动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自主择业,主动创业的新世纪的大学生。毕业生要充分收集各类信息,包括劳动法、合同法等并加以学习,以便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高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有丰富经验和经历的成功创业人士、人力资源管理权威人士等请进校园来,举办有关创业的讲座和座谈;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实践锻炼,提前进人职业角色,了解相关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将学习能力转化为社会生存能力,缩短书本到现实生活的距离,做好就业准备。
3. 2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