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

2012-11-15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一说健康就认为是医学上的事,只重视生理的、躯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故尔,一有头疼脑热就往医院跑,而有了严重的心理疾患却自觉不自觉地掩盖了;平时只注重身体锻炼,而不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据美国权威部门调查表明,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患者占门诊病人总数的60%~70%。众多的科学实践研究也说明,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因为经受各种冲击,导致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增大,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因为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心理健康的良好境界。

学校关于学生的问题很多,但听到较多的是一句话:“生源质量怎么越来越差了”。诚然,学生的素质今不如昔,问题在于谁考究过学生们的心理以及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弊端与不幸?我们在小学后、初中后教育中给了他们以怎样的人文传播呢?本文在此仅做一些浅酌分析,与同仁共商。

关键词:健康;心理;青春期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这一阶段,他们表现为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赖性更甚;人格个性自尊但心理自卑;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力低。

问题行为表现主要有:厌学、逃学、说谎、偷窃、打群架、抽烟、酗酒、泡网吧、谈恋爱、焦虑、恐惧……听课不认真,課后不复习,不做作业,缺乏学习动机;要么学习方法不当,非常用功努力,但成绩上不去,效率低下,知识断裂;伴随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有时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将一切过失和失败都归咎无能、愚笨,干任何事都没有精神,且贪图享受;怕与陌生人交谈,丧失自信,敏感多疑,与师长敌对,不信任教师,心胸狭窄,自己又无责任心;性格怪异,思维奇特,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等的个性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不良的个性:看问题个人主义偏激,不能一分为二看他人和自己,固执、打肿脸充胖子,敏感多疑,别人的眼色言语都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孤立在受众之外,妒忌他人成功,排挤超过自己的人,形成内心的不健康,导致周围的人看不起他,个性不良影响自我发展;加之贪图享受、无责任感,,赊帐分工消费,攀比之风,享乐之风,不讲后果,形成心理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人格障碍(固执己见,偏执型、不接受正面教育),如分裂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人;反社会型:埋怨社会,老师、同学、父母(把自己生得不好看);由精神病到杀人狂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的:未成年人有犯错误的权力,他们自己不断通过总结而成人,不允许其犯错是不明智的老师和家长。

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决定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引导,要严格不出格,采取激励手段,耐心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的导体作用、工具媒体知识的能量体作用,做到豫时孙摩(预防、及时、顺序不越级、观摩及取长补短)。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理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躯体健康与否,正随着科学的发展,运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予以比较准确、客观、具体的测定。而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宽容;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学校对策

学生群体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社会有机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心理系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如此情况,我们各类学校是否可以:

1、设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

国际通行的21世纪学校标准,要打破教学一体制,要‘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双轨制,在我国即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共抓。随着老师良好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找到自信心,让其内心潜力迸发而奇效出;对于学校班主任,对班级每个学生要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智力、心理的度量表,登记每人学生的心理档案,全程跟踪学生心理发展。

2、设立心理健康的课程

要有专门的师资,专门的专业教材而非政治课教育,这样才能受到重视。

3、开设心理咨询室

要有经培训的专业人员长期开办此项工作,通过面对面的关爱,为学生设计人生,解疑答惑,进行健康咨询,心理疏导。

4、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

学校课余生活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的重要场所之一。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成就感;参加琴棋书画、体育锻炼、郊游等活动,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扩大交友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释放紧张和多余能量。事实证明,多才多艺的学生极少出现心理障碍。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疏导

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多属于发展中、成长中,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的科学干预和调节,可以消除或避免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的免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1、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记得上个世纪末国内有一家企业,在招聘时挂出的横幅上写着“北大清华学生免谈”,他们认为北大清华的学生知识好,优越的心理不尽健康,未必能很好适应当今复杂的工作环境。故此要求学生要要正确地认识现实,辩证地对待现实,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瞧不起自己;在行为上要承认现实,而不要逃避现实,要明白人生活在现实中,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认识、适应和改造客观现实,要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自身的成长中,有时身处逆境是难免的,要坦然接纳之。

2、强化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相信一句古语“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导提升自己抗挫折能力,要经常接受磨难教育,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逃离出来,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

3、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