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心理咨询中助人的基本目标

2012-11-15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心理咨询中助人的基本目标包括让来访者认清现状,了解自我;让来访者学会自我成长。咨询者应当着重于帮助来访者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关键词:心理咨询;了解自我;自我成长

一、引言

心理咨询的科学性表现在任何一种咨询的理论和方法都要经过实证的研究,在证明其确实有效的情况下才可以运用到临床中来,对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对治疗之所以有效的原因的探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概率和统计的知识应该是每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无论是否从事心理咨询)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人们才会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万金油”,才会对心理学的严谨性和解释性有所了解。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心理咨询“什么都能治”,这种明显错误的概念在于人们思想中对心理学的固有偏执以及市面上各种打着“心理咨询”口号的伪劣书籍有关,当然也与著名的精神分析有关,其研究过程并没有进行实验控制,仅是通过个案研究和内省得来的信息建立理论,而“用个案研究结果或见证叙述作为评价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效果的依据,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心理咨询流派的折衷趋势并不会将某一种理论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但大众并不了解这一趋势,而只是对精神分析中的神秘主义津津乐道并极力追捧它,这一点可以在各种文学作品乃至媒体上时常见到,这对于树立心理学在人们心中的正确的形象是大为不利的。

二、心理咨询中助人的基本目标

(一)要让来访者认清现状,了解自我

任何一个流派的心理咨询理论,在帮助来访者的时候,目标之一都应该是对来访者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全面把握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明了来访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心理问题的类型,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但是不要过早的做出诊断,以免来访者过于消极。容易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都是具有不现实的态度,即自我知觉与现实经验有差距,并且在面对问题时,不是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而是采取悲观的态度、幻想的方式不去面对问题本身,如果来访者无法为自己负责,就不可能较多的了解自我,就算解决了这次的心理问题,也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成长起来,所以心理咨询中的第一个目标是要让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认清现状,了解自我。认清自我是为了学会成长,因而这种“认清”最好是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现状,而不是像“假归因疗法”一般用来自外部的虚假信息代替或否定来自内部的真实信息,来控制其症状,因此“假归因疗法”的使用要慎重,好的咨询师不会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着重于来访者健康的日后生活。

例如失眠的治疗,Storms和Nisbett(1970)指出,失眠症患者几乎总是带着自发的情绪唤醒状态上床,并联想出许多带有情绪色彩的观念。这种联想将会增加他们的情绪激活水平,使他们更加激动,以致难以入眠。如果失眠者能够将他们自发的情绪唤醒归因于某种中性的因素,他们就至于变得如此情绪化和焦躁不安。于是Storms和Nisbett 给他们的失眠症患者一种药物,告诉其中的一半被试,这种药物将会使他们在半夜里醒来;告诉另一半被试,这种药物将会使他们安定下来。结果,相信药物将使他们半夜醒来的被试报告,他们更易于入眠了,而相信药物将使他们更好地入眠的被试却报告,他们仍然难以入眠。前一组被试显然将原先持有的对自己失眠症状的内归因置换为药物这种外部因素,因此心理上更坦然了,从而也更易于入眠。这算是运用假归因技术于临床实践的比较好的尝试的例子了。但是我们也能看到,这一实验主要得出的是临时的效果,长期的效果如何,我们并不知道。失眠的治疗必然是一件长期的事,人们很容易因为压力或焦虑失眠,这样的方法能奏效多少次非常值得怀疑,容易焦虑而多疑的来访者可能很快就对这种方法免疫了。在这里,让来访者了解自己失眠的真实原因,而且确实常常失眠这一现状是很重要的,如果确实是心理上的原因,采取认知疗法或行为主义的一些治疗方式进行纠正都是可以的,但咨询者自己要首先相信这些方法确实是有用的,在进行理性情绪分析时自己就要相信自己所说的就是事实。“真诚”,是一个咨询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真诚的让对方认清现状,了解自我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之后,来访者应当学会自我成长

认清现状只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学会怎么去面对它,咨询是不仅仅要在这一次的咨询中帮助其解决问题,更要授之以“渔”。在这里,“助其成长”这一理念应当是所有心理咨询流派都应当注重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强调在心理咨询中应发挥各流派的优势,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强调来访者和咨询者相互协作关系的建立,然而在帮助来访者学会成长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与我们的国内心理咨询的现状有关系,由于费用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来访者希望在一两次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咨询师也希望可以得到来访者的肯定,一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三下两下就当作建立好关系(partnership)了,迅速作诊断,然后就开始使用精神分析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了。另一方面,作为咨询师而言,心理咨询往往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个兼职而已,许多人本身并非从事心理学相关专业,只是考得了咨询师证书,再加上年纪比较大,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便以此为一副业了,但他们往往只是对心理咨询感兴趣而已,对于其他心理学方向没有钻研,那么在做了心理咨询之后,尤其是做得越来越上手之后,往往就不会再对咨询作深入考虑了,尤其是道德问题。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或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对方是常有的事,这很容易引起来访者潜在的对抗。

另外,因为精神分析的神秘性以及它对咨询师的高要求,就成为了许多咨询师特别关注的地方。例如精神分析的催眠疗法,很多人都抢着去学,但是这一定要经过严格训练才可实践到来访者身上,因为有很多专家认为这种方法所揭露出来的回忆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很多精神障碍患者经过催眠后都能回忆出童年时代遭受过虐待的经历,但有的专家认为,记忆本来就有重构性,再加上这种回忆可以把现在生病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因此这种回忆的结果有被诱导的嫌疑,因此这种方法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另外,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一个问题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常常以为找到心理障碍的原因就可以安心了,忽视了个体以后的成长问题。

(三)咨询者应当着重于帮助来访者学会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