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和健全人格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消极师源性心理影响的分析,追溯其影响形成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影响
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先天因素即遗传的原因,遗传带给我们先天的气质,而先天的气质决定我们基本的人格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影响,即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从各个侧面不断作用着一个人,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正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个性心理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阶段是处于模仿体验和逐步定型的认知阶段,是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要把这些成长中的变化着的个体培养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环境和教育相当重要,而这个时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因此,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某学校请心理专家测试一个年级3个班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情绪等指标与另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经了解,该班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到底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其影响产生的根源又在哪里?我们要如何克服?这些都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和面对的难题,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1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的危害
师源性心理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影响,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影响。积极的心理影响指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让学生形成完善的个性,积极、乐观、乐群。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是指教师的消极情绪和个性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常见的消极师源性心理有自卑,脾气暴躁、易怒,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作缺乏热情、漫不经心,个性软弱、退缩,没有正义感,支配性和专制,冷漠,贬损。那么这些消极的心理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首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消极影响。
教师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美国著名心理学者基诺特博士(Halm G.Ginott)所写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得到一个恐怖的结论,发觉我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我可以用我个人的方法去营造学习的环境,也能用每天的心情去决定学习的气氛。身为老师,我掌握无比的权利,使学生过得悲惨或快乐。我可以作为折磨人的工具或激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开心,也能伤人或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危机是扩大或是缩小,是教化还是驯化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能体会,自身的情绪不一样,上课的效果大相径庭。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以及学习效果都会受到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教师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及信心,同时,还影响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如注意力的集中、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习惯的养成、考试焦虑的排除等。有两位历史老师担任同一个年级的历史教学,经了解发现有两个班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而另外两个班却截然相反。学生的总体情况都差不多,两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也相当,那为何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在跟很多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变量——老师的心理状态。A老师平时不苟言笑,也不和同学交流沟通,而B老师却能与同学打成一片,经常与同学做心灵上的交流。可见,老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其次,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消极情绪可以直接导致学生自卑、退缩、消极、偏激、反社会性行为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有些老师在心情很烦躁的时候进入课堂,然后有意无意的将这些情绪带入课堂,动不动就发火,稍不如意就对学生冷嘲热讽,无形中给学生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我曾做过“理想中的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理想中的老师应该“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不要带着情绪上课”。在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小学老师的一句话,至今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曾经是多么积极活泼的孩子啊,就因为一句“你脑袋是豆腐渣做的!”,已经有如此深的心理障碍,这不得不说是这位老师教育上的一大失败。
最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会把自己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意识的表现出来,比如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的偏激,分析问题的不够理性,某些自卑情结,消极情绪等等,这些非理性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学生,蚕食着学生的青春和活力,消磨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A学生有很多偏激的想法,对社会现状很是不满,我很吃惊这么小的年龄对社会竟有如此深刻和歪曲的认识,很反常,在进一步交流中我才知道这些想法都是从他班主任那里知道的,他的班主任经常给他们灌输这些消极思想,培养出了一批“愤青”。虽然这位老师可能只是把对学生的倾诉作为一种发泄对社会不满情绪的途径,殊不知,他这样的无意识行为会给学生稚嫩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对他的今后成长都产生深刻影响。
2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的教育理念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而有些教育理念的偏差就直接导致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常见的有下面几种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的教育理念:
2.1.1 分数决定命运。一部分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只要成绩好,其它什么都可以不重视,只要成绩不好,其它方面再行,也会认为“给班级拖后腿,没出息”。这种观念指导下就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评价不公平,不公正,对某些“好”学生的过度赞赏导致其自大、嫉妒、耐挫能力差等畸形心理,而对有些被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冷漠和放弃导致其自卑、孤僻、消极等。
2.1.2 不打不成才。有些老师信奉“严师出高徒”和“不打不成才”的至理名言,认为对学生必须采取严厉的态度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苟言笑,学生稍有不对便加以指责和批评,认为这样学生才服他,才怕他。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老师就容易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打骂、贬损等。《扬子晚报》曾报道过:西安市雁塔区鱼化乡老烟庄小学,二年级的12名小学生因未完成作业,班主任就命令他们脱掉裤子在教室里转一圈,同时指派两名班干部对不听话的学生强行脱裤子。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遭受严重打击。
2.2 教师自身的压力 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也包括教师队伍,这个以前相对比较稳定的行业,现在也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而显得危机四伏,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失业压力。同时,升学率、学生考分排名次、家长的期望值以及管理方面的各种因素如过分严格的管理、对教师的监控考核、学生的测评以及职称评定、学校的奖惩制度等多重压力,都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教师的心灵。在跟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谈到 “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2.3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某些消极环境就可能使人出现一些人格缺陷,包括自卑、消极、偏激、退缩等,还可能形成一些不够理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首先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普通人,因此也不例外。同时,由于社会现实,很多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即对工作提不起劲,觉得心情压抑,莫名烦躁等等。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 “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如此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2.4 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校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给老师和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一旦成绩好,什么“优干”“三好”就全评上了,一旦成绩上不去,便什么都是空谈,这也导致全社会都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分数上。老师的待遇、职称评定,学校的评级、验收等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很多学校和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也不得不倾注所有的精力去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对“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的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