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2012-11-06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农业院校不断被并入综合性大学中,在学科交叉下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农科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高是其中之一。农科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更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化解。他们常常会在心理矛盾中挣扎,日积月累就会成心理障碍。调查显示,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15.88%,明显高于其他专业9.4%的平均水平[1]。这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心理障碍

一、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群体存在的弱势分析

1.专业弱势。受传统观念影响,城市生源不会报考农科专业,农村生源上大学就是为了能跳出农门,绝大多数也不愿再入“农门”。同时,受社会因素影响,目前农科仍是高等教育中的弱势学科。在农业院校中,农科是主要学科,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稳定;而在综合性大学中,出现强势理工科更强、弱势农科更弱的局面,更加凸显农科的弱势,让农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承受更大的压力。

2.生源弱势。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生源的平均录取成绩是高于同批次农业院校的,但却是综合性大学各院系中最低的。就读农科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非第一志愿或调剂的,甚至还有的把农科专业作为进名校转专业的跳板,这样的弱势生源是不可能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去学好农科专业的。

3.管理弱势。在综合性大学中,历史积淀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模式,农业院校的并入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原来管理独立建制农业院校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要求,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模式又难以形成。管理弱势既影响了学生的培养、发展和成长,又得不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另外,农科专业教师同样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因为其地位、待遇、声誉和发展在学校都是底层的,同样会产生心理失衡,因此难以安心为学生解惑和服务。

4.就业弱势。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一个大学实力的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学科的盛衰。综合性大学的农科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不愿意到低收入的农口单位就业,大部分以第二专业就业,致使超过半数的学生丢弃农科学历,但在与其他学科学生竞争中他们又处于劣势,这就形成“学农的不爱农更不务农”的怪现象,自己的强势不利用,以弱势去竞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就出现了表面上的就业弱势。

二、各类弱势导致的常见心理问题剖析

1.自卑心理。生源弱势造成农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在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中(体育竞赛除外),农科学生明显处于劣势,自卑感油然而生。另外,农科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与城镇学生的相比,差距明显,日常生活的相对寒碜,也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抑郁心理。农科学生由于就业前景不乐观,专业思想不稳定,不少学生整天就琢磨如何转入其他专业。结果往往是少部分学生转入了其他的专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容易与之对比形成的反差,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感,觉得前途渺茫,以至没有了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抑郁的心理。

3.焦虑心理。一些学生不愿毕业后在农业行业工作,想转专业又转不成,因此,想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来补救,毕业后从事辅修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辅修第二专业,势必造成学习内容的大大增加和上课节奏的大大加快,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就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农科学生承受着较大的思想压力。为了考试过关,他们比一般的大学生学习更刻苦,加深了精神紧张和焦虑的程度,进而引发焦虑的心理。

三、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学生难以自我调适。多数高校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一门选修课来开设,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其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

2.亲人难以及时帮助。大多数学生在外求学,家长关心生活较多,关注心理需求较少,学生的心理困惑难以得到家庭的帮助。

3.教师难以适当引导。学校政工队伍成员绝大多数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的缺失,制约良好心理素质引导能力的形成。

4.专家难以及时解惑。虽然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其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因为一些参与咨询的教师并非专家型的,所以难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二是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加上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往往都有一些顾忌,以致学生有了心理矛盾,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

5.领导难以引起重视。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农科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因此不会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

四、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一)加强职业规划引导,稳定专业思想

1.加大对农科专业的宣传力度。首先,应积极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学生毕业后在农业行业是有广泛发展天地的。其次,应该加大对农科专业就业状况的宣传,纠正学生和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缺乏深刻的认识。要想改变他们在认识上的偏见,只有让他们亲自去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亲身感受农科专业深刻的内涵,加深对农科专业的全面、完整理解。

3.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与其有相似经历的榜样更能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通过定期请优秀的校友回校开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更加具体深入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动力,为自己以后人生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二)加强就业指导,畅通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