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心理因素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成因及对策

2012-10-3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高职毕业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畏惧自卑心理、过分依赖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心理因素。要调整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对策:一是实现教育机制创新,把职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提高毕业生参与市场就业竞争的信心和能力;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职能,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三是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畅通的渠道和正确的择业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心理因素 学生就业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的发展,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十分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社会各界对此有诸多探讨和分析。本文从高职毕业生就业这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心理因素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高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初次就业率普遍偏低,2002至2005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64.7%、55.7%、61%和62.1%,较全国同期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65%、70%、73%和72.6%,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于2007年全国就业率的预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康小明的回答也并不乐观:“排除统计误差,到2007年7月达到60%已经很不错了。”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追求高学历,对高职毕业生存在理论知识薄弱、学历低的偏见有关,另一方面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关,还与不健全的市场就业机制有关;就高职毕业生自身来讲,不健康的就业心理,是导致就业难,甚至毕业即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过程,受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现实看,笔者认为,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畏惧自卑心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传统学术型高等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社会上还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观念,对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地位认可度低,大多数学生感觉就读高职院校在学历层次上低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缺乏正确的定位,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加以在现实中部分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要求高学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导致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二)过分依赖心理。从高职毕业生成长的经历来看,处在这一年龄段的高职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基本是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基本的就业竞争能力,自身对家庭和学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再者受传统就业分配观念的影响,仍然有相当多的毕业生把就业寄希望于就读的学院,缺乏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就业的心理准备。

(三)盲目从众心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办学理念等方面的原因,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一方面感觉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不过硬,专业技能粗浅,难以达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自我了解,对自己的择业目标和今后的发展不明确,有随大流的意识,导致所谓的热门专业岗位僧多粥少,冷门专业岗位门可罗雀的局面,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上的显性过剩。

三、对策

高职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涉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能否继续深入,市场化就业机制能否建立和完善,全社会能否合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和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从深层次上讲,涉及建设和谐稳定小康社会的大局。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高职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实现教育机制创新。要针对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机制弊端,强化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教育机制,突出办学区域特色,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应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对现有设置不合理或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快调整步伐。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实用性,着力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改变封闭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与市场接轨,采取 “订单式”办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招生对象、规模和教学内容。这样,高职毕业生在学习阶段,既可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又可提前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和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弥补高职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的先天不足,使高职毕业生无论在心理准备方面,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都能够为走向市场,应对竞争,贡献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职能,根据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指导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加大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力度,消除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壁垒和限制性措施。实行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实用型人才缺乏的地区和单位就业,制定具体措施,引导用人单位按实际岗位需要合理用人,避免人才高消费的浪费现象,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指导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避免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建立毕业生就业监管体系,推进阳光就业,从制度上规范人才市场的运作机制,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