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老师拿出一张四边形纸片,请同学们回答这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
学生用多种方法得出结果:1、直接量出每个内角度数相加;2、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计算内角和;3、利用已经知道的结果……。
引导学生反思:在方法2中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探索二:再拿出一张五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求五边形的内角和。如果是六边形、七边形呢?
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
通过亲身体验、反思,从而获得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二)在学生错例处进行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如: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等于__________ 。
学生往往错解为300 。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认真理解“三角形的高”这个知识点,他们认为“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通过学生反思、讨论,知道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从而得到另一解为1500 。通过反思,学生们发现本题的错误在于对图形的分类不全面造成漏解。
(三)在问题解决后进行反思
这里主要指解题后的反思,一项最重要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具体可反思:(1)解题时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解法是如何分析而来的?解法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何规律可循?(2)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更优?(3)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何种结构特征(如数字、图形位置、题型构造)?运用这些特征是否可以将条件和结论加以推广?(4)结论正确吗?有无增、漏情况?符合题意吗?(5)解题过程中起初遇到哪些困难?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两实根的平方和为m,两实根的和为n,试求am+bm+2c的值。
对于此题,很多学生在练习时,没有清晰的思路,有些学生考虑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虽然能解出此题,但过程较为繁琐。于是在点评时,鼓励大家反思题目已知及所求目标的特征,比较所求目标am+bm+2c与方程ax2+bx+c=0,就会发现它们中a、b、c出现的顺序完全一致,只是目标中c的系数为2,方程中c的系数为1,而从1到2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法。经过如此反思、探索,基础较好的学生马上顿悟过来,为什么不利用方程根的定义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于是可得到简捷的求法。
通过对解题思维的反思,重新审查题意,更正确、完整、深刻地理解了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变换和化归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反思性学习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才能够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学习中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反思,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数学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2] 殷伟康.论反思性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2,4
[3] 徐永忠.剖析错因,反思教学[J]数学通报,2003,10
[4]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下一篇: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