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反思性学习形成的途径浅谈

2012-10-25

当学生已经发现(a+b) 2=a2+b2是个错误后,为了帮助学生最终建立完全平方公式的正确认知,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取数值检验的情况列成下表:

ab(a+b) 2a2+b2两边的差

数值11422

21954

31016910960

45814140

当他们从表中发现相应规律“差值恰好是两数积的2倍”后,再鼓励他们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理性推导。得出结论。在运用公式解题的过程中,又及时反思运用要领,概括为口诀。

当学生对公式的掌握运用已经较为熟悉后,反思还没结束,又让学生计算(1) (-a-b)2 (2)(-a+b)2 与 (a+b)2 ,(a-b)2相比较,进一步获得符号变化的规律。通过反思,深化了认知,提高了问题转化。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情景,给学生留有时间,让其自己去反思,学生自已获取的“再发现”结论,这样的教学往往比以前的教学更合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最优化的培养。

(2)可扩展内容中的反思机会

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往往不满足书上的知识,他们学了新知识后往往会联想到与之有关的,但书上却没有提及的知识。这种创造性的猜想,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火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新设想,要极力表扬,并以此来补充完善教材的知识内容。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后,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有唯一的一个解?有没有无解或无数解的情形?我把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展示出来,并鼓励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编题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这样一来,很好地扩展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学生已经能积极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有了主动去探究未知数学问题的需求。

(三)课堂结束前创设反思机会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给学生留有时间,让其去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数学本领,有其它什么收获等等。在这样的反思中让学生去矫正学习的偏差,以更好的学习姿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以发挥更大的数学潜能。

二、抓住反思的契机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反思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一)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探究新知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正如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或探索结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