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心理健康的核心-自尊

2012-10-25

第三,策略指导和策略训练是自尊教育的辅助手段。“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尽管教师可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能力感,但失败、破坏、失意等不良事件还是会不期而遇。高自尊的学生常常可以较容易地化解问题,排解不良情绪反应,较容易地恢复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对于低自尊的学生,这往往变得很困难,甚至可能遭受到灭顶之灾。所以尽管大多数的学生其自尊水平是均等的,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尊的过程中,仍不能忽视低自尊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功体验和爱的体验对于任何自尊水平的学生都是适用的,但在高自尊普遍建立起来之前,必须注意低自尊学生对失败等不良事件的反应及其疏导。必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对这部分学生采取策略指导和策略训练。研究表明,高自尊的学生在认知归因、社会比较、自我评价、群体归属等等方面都存在自我服务的倾向(比如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问题太难或运气不佳),或者说自利的倾向,这有助于其化解不良情绪体验或增益良好的自我体验。但低自尊的学生缺乏这种倾向或策略[8]。因此,对低自尊的学生进行自我服务的策略指导和策略训练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其对失败等不良事件以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方式进行处理。至于据西方研究而提出的中国人(或东方人)的自尊水平普遍低于美国人(或西方人)一说[9](P204-205),应该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教育背景有关。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东方强调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所以东方人看待问题普遍不善于以自我服务的眼光来看。“谦虚是美德”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居功”反“居过”的现象也被广为提倡。所以,中国人的自尊水平偏低是毫不为怪的。甚至,“自尊”这个词到了中国人的嘴里不再是自我尊重的原初含义而成了一种防御性手段。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式地看问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还需指出的是,自我服务式地看待问题不等于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一个道德范畴,它常常包含置别人利益于不顾甚至以损害别人利益为前提的意味;自我服务式地看问题只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不必然牵涉到别人的利益。而且,这种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有助于保持个人的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他人。

由此看来,以自尊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教育界必须重视和把握的一种教育理念。

[参 考 文 献]

[1] [美]路易丝·哈特:增进你和孩子们的自尊心[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 黄敏儿. 自尊的本质.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6,(2).

[3] Bednar, R., Wells, G., & Peterson, S. Self-Esteem: Paradoxes and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Theory and Practice[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9.

[4]Wang, Y, Ollendick, T. A Cross-Cultural and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Self-Esteem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idren.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J], 2001,(3).

[5] 张丽华. 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2003, (3).

[6] 纳撒尼尔·布兰登著,王静译. 自尊的力量[M]. 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

[7] Brown, J., Marshall, M. Self-Esteem: It’s Not What You Think. Under Review, Psychological Review[J], 2003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8] Blaine, B., Crocker, J. Self-Esteem and Self-serving Bias in Reactions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vents: An Integrative Review. In Roy F. Baumeister (Ed.), Self-Esteem: The Puzzle of Low Self-Regard[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3.

[9] 迈克·彭等著,邹海燕等译. 中国人的心理[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