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及应用的思考

2012-10-23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中有着多重服务功能及重要意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作用,需要重视目前管理及应用中的几大问题,优化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机制及应用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应用

近年来,国内各项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的调查均表明,高校学生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都偏重于矫治方面,预防和发展则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及其管理应用机制、创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校学生心理档案是使用科学与适应性较强的心理测试量表,通过问卷、谈话、咨询等各种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是大学生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状况的记录,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指导意义。

(一)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心理档案记录着学生系统的心理测试结果,这些结果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借助于这些资料,心理教育者可以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立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实施“因材实教”,以期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了心理健康讲座或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对一些个体更是缺乏针对性。而一些传统的观念使得许多学生哪怕是有心理问题都不愿意或不敢去寻求指导帮助,使得相关工作非常地被动。建立了心理档案系统,心理教育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针对大多数学生都有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对各别学生主动地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治疗。

(三)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防治学生的心理隐患

心理档案的建立,使得教育人员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防患于未然,并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引导其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四)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教育者提供了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手段

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可能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 ,心理档案资料的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心理的变化。心理教育者可以分析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实施教育并根据心理档案中教育后的变化分析教育效果,以合理的修正教育方案。

由此可见,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在国内很多院校已经建立了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但是心理档案的管理工的开展得并不特别顺利,心理档案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心理档案未灵活因地制宜地选用量表

目前大部分院校建立心理档案都是直接购买现成的系统或采用同一标准。尽管是根据本土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来制定的标准,但仍然未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等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

(二)建立心理档案的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院校都单纯地依赖个体测验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都是采用新生入学时填相关资料表格,做心理测试记录结果。使得获得的心理状况资料不够全面。

(三)心理辅导工作专业人员严重地缺乏。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当有具有高尚的人格、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广泛的一般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多心理辅导实践经验。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人员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训练,严重地影响了心理档案的质量和所起的作用。

(四)未充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

建立心理档案和进行相应管理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有些院校虽已经应用计算机及网络,但是仅将其用于处理一些输入输出之类的基本操作,未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

(五)心理档案的内容未动态更新

很多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后就未对其资料随时更新,使其不能反映出学生心理的变化.无法成为心理教育者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手段。

(六)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及相关制度